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时间:2024-09-12 05:15:18 阅读 我要投稿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5篇)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

  今天早上,7:10的时候,班里已经来了很多学生。他们在自由地小声读书。

  我叫停他们说,人的基本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在早读老师没有布置任务之前,我们应该注重练习自己的朗读的能力。只有平时积累,到关键时候才能展现出来。比如,很多人想参加升国旗活动,在选主持人的时候,有些人就因为普通话问题而不能被选上。这个时间,没有必要急着背记东西,相反,应该练习自己的口才。

  大家知道,我们正处于声音的变声期,更是应该注重锻炼自己。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说英语,总是缺少那个味儿呢?原因在于,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一岁半左右),我们没有接触到正宗的美式或英式英语。我们的声带没有接收到相应的信号刺激。过了这个关键期,学起来很难。难不是不能,就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现在,我们的声带处在变声的关键期,要注意锻炼声带。当我们试着向美的方向去读时,我们声带的就服务于美,当我们回避美的时候,声带就回避了向美的方向发展。当我们需要美的声音展现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

  说完之后,我从语调方面给学生示范应该怎样读。如,"中央电视台"这几个字。我用不同的语调试读,让学生感受不同语调的给人的不同感觉。或许,我读的有点夸张,学生听得认真、开心。(开心很重要,只有开心,才可能接受你的观点。)

  同学表示听懂了我的意思,我示意他们开始读书。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句话:"美丽是追求来的,努力得来的"。

  朗读开始啦,赵老师也进来了,看懂了我的意思,没有急于布置学习任务。

  寻找美的活动也开始了,我在教室过道里慢慢走着,仔细地听着。遇到朗读美的,或是正努力朗读美的同学,停下来给予赞赏。这是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其他同学认真朗读。

  走到王鑫成哪儿,听他读的特别的好听,我给了极高的赞扬。他也很激动地讲述了他小学的经历,一直做主持。他的经历再次验证了,能力是在活动中发展的。

  邵佳琪在读书中一直表现很优秀,我给你赞许的微笑。

  孔德亮声音有点儿小。我问他吃饭没有。他小声对我说吃过了。我说没有吃吧。此时他知道我的意思了,声音大了许多。

  张浩强近日学习认真,我伸出手与他握手,传达我对他最近状态的认可。我顺便问了一句,最近玩不玩游戏。他告诉我说没有玩。我说,如果一个月不玩,我将去家访。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2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团体听评课活动,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教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安继芳教师教学的思路明晰,崔云宏教师幽默的语言,郭海瑞教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头我谈谈自我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郭海瑞教师在教学《搭石》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景,一边听教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安继芳教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资料奠定了基础。崔云红教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我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安教师所执教的《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安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将少年闰土的形象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安教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教师还是要感激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十分可贵,教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教师相信你必须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我: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本事,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安教师的教学——严谨、科学。安教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我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必须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安教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我的教学生涯。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3

  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身为人师的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多年的教学实践更让我明白“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的道理。

  还记得那是一次作文课,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写作,忽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我“缠绕”的“缠”怎么写,我毫不犹豫地将这个字写在了黑板上。不一会儿,班上的小语拿着字典走到我的身边,轻声地告诉我:“宋老师,你的‘缠’字少了一点,瞧!”说着,她把字典亮在了我的眼前。我定睛一瞧,果然如此。我感激地摸了摸小语的`头,随机在大家面前订正了这个字,并表扬了小语的善于发现、勇于纠错的精神,我还风趣地说她是自己的“一字之师”。

  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容不得半粒沙子;心灵是纯净的,容不得一丝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使你是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面对错误,你无须去遮掩、逃避,而应真诚地改正,虚心地接受学生的意见,你会发现学生的世界是那样多姿多彩。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老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你播种什么种子,你将收获什么。一个错字,看似简单的教学细节,实质能反应一个老师的教学理念,蹲下身子看孩子,才能让你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从此,在学生面前,我不再敢大意疏忽,而是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身体力行去感染他们。课堂上,我会与他们进行朗读PK赛,在朗朗书声中互相激励;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在激烈的辩论中放飞思绪;让孩子走上讲台,尽情展现小老师的风采……课堂成了我们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抱着学习的心态走进课堂,你就会多些民主,少些专制;你就会多些肯定,少些苛刻;多些体谅,少些埋怨。如此,我们就不会再为学生的幼稚而偷偷地笑,不会为学生“品尝活蚯蚓”而大惊失色,更不会为学生的标新立异而全盘否定。你会发现,孩子的语言是那样的生动活泼,孩子的思维是那样的聪颖敏捷,孩子的生活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孩子的思维笑容是那样的美不胜收。抱着学习的心态走进课堂,我们的课堂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学生会更加阳光,我们老师会更加美丽。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4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小学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

  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

  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

  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

  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

  六、好问的习惯;

  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 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但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角色进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堂的内容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加强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5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人又是个体,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说让人都一模一样,我想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因素,阅读教材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应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三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当然也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使学生全面发展。

  1.丰富表象与培养学生语言的形象。

  2.培养想象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1)揭示关键词语、句子。如《黄河象》中有这样一段话:“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土,深深地陷了进去。”老象是怎样陷进淤泥中的阅读时就可以抓住“椭圆”“陷”“来不及”“一下子”“踏进”“踩”等词语展开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句概括性的话:“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我们从中可以想象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里,躲在墙角下,饥寒交迫地缩成一团的.样子,多可怜啊!

  (2)抓标点符号。如在《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还嘱咐三个小战士:“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从这段话中的省略号和感叹号中,我们如果展开丰富的想象,老班长痛苦却又坚毅的神情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也能进一步体会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的高大形象。

  另外还可以利用概括性语句进行想象;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展开想象;细看插图展开想象;针对课文结尾展开想象。

  只有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自主阅读课堂,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自我展示的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与创造,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我认为语文工作者都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6

  纵观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谁创新,谁就进步,就发展,谁不创新谁就倒退,就落后,最终不打自夸,可见创新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发现,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根椐本人数十年的教育经验,数十年的工作心得,我认为这是对神圣教育事业的负责,对个人教育工作的负责,对学生一生的负责,我曾经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实行新课程标准教学对学生的改变。让我看到一个学生从讨厌学习到热爱、主动学习的奇迹转变。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记得,一次在接手另一个同事的班级时,同事在对班上学生作介绍时,特别提出了一位男同学的名字对我说:“这位同学情况特殊,很调皮,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爱讲话,还影响别人学习,我曾尝试过找家长、罚作业,晚上家访等方法督促他,期望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但都无效果,希望你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能有更好的良策”,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就特别关注这个学生,经仔细了解,得知该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现在本人由外公照顾,个性倔强,但心肠很热,有较强的影响力,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注,针对这个情况,我特意为他设计了一套学习方案,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他进行引导。首先,我让他担任班级小组长一职,激起他的学习兴趣,发挥他的领导才能,并针对该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就在平常的教学中设疑,在课堂上巧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唤起他的好奇心,增加学习趣味性,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每次课堂上,我都有意识提出疑问让他回答,让他在课本里自行找答案,并激发他的想像力,同时让班上所有学生讨论,彻底改变原来硬性向学生灌输的传统模式,成为与学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的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觉掌握全文知识要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可击千层浪,在实行创新教育模式后,课堂内就不像以前那样呆板,纯粹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甚至有时可能看到学生在睡觉的不协调现像,而现在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氛围浓重。学生都愿意学习,都愿意共同探讨趣味十足的课本知识,记得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于是我就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她一点燃火柴能看到这种景象呢?”同学甲说:“是她太饿了,产生了幻想”,同学乙却说:“因为那天是圣诞节,而她却又冷又饿,又不能回家,所以产生了幻想”,当时,该学生也参与到同学中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神情专注、态度认真,整个课堂气氛非常理想。

  因为改变了教学模式激起了他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学生意识,变硬性强迫接受为自己主动学习,到了期未考试,该同学的成绩从最后几位一下升到了前几位,并在后来的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跟许多同学一样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据学生本人介绍:目前已在重点高中就读,这就印证了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才是创造的原动力,是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型成果无一不是在对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先得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因此,在现实情况中,一个调皮好动的学生,在传统教育中也许是个后进者,但在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可能就可以改变成优秀的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育岗位上磨砺了十来年了,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的`独有特点和深刻意义:是小学生个体自小展现和表达自我的必要途径,又是青少年思品教育的基石,而且是一切人文学科的基础.如何使语文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发挥的最大,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是探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终极目标。当今时代的发展急切呼唤教育的方式。本人通过调查总结,认为教学创新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尝试探究式教学,摒弃"填鸭式"教学。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学习母语汉语的学科,我们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伟大祖国,积淀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都凝聚在语文中,因此学好语文并非朝夕之事,更不是仅仅通过四十五分钟式灌输就可以掌握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会让学生产生惰性,而没有熟练使用母语的积极性,也因此会有那么多的小学生讨厌写作文。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寻找新知识的求知欲,是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比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初步掌握自学的探究能力(如广泛阅读);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同时就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把握文化精髓,让学生诵读"古书"。熟读唐诗三百首,未能作词也能吟。可见诵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课一练几个生词,应该放广视野,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语感和灵感.不需要他们全部理解,只要做到流利背诵,就是语文学习的宝贵积淀和利器.虽然不是立竿见影,但潜移默化中大有好处。

  建议广泛阅读,而非选读"作文精编" 。小学生语文基础的优劣,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上。而非局限于儿童读物。拓宽知识和视野,早一点了解社会和生活,培养小主人精神,同时也达到思品教育的效果.阅读刊物可以是全国及当地新闻报刊,优秀读物等等.比如寒暑两个假期,学生如果有效利用的话,在语文能力上会有很大的提高,包括知识宽度,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等。

  在语文课写字教学中,除指导写字外,我认为利用好学生自身的资源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利用写字比较好的同学为有利资源,树立他们为榜样,让同学们都来学习他们的长处,经常地组织他们进行欣赏。这样,学生们既明确了榜样的特点,又找到了差距。

  班级中,有一位叫苏然的的同学,他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因此我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树立了他为榜样,这样,在写字课上我把他的作业拿给大家看,让同学们进一步地了解他,了解他写字的方法以及写字的水平,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和他的比一比,让大家找到自己和她之间的差距。在将他平时写字的辛苦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些,最后作出这样一个结论——经过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终能够取得好成绩。而后,引导大家向苏然同学学习,激励同学们努力去做,每天都把自己的字和的比一比,看一看自己进步了多少。在这一榜样的引导下,我们班许多同学的写字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外,还要多树立一些有着不同特点的榜样,让孩子们有所比较,看到他们的优点。在我们班上,不止苏然一个同学是榜样,还有杨宏月同学、郭韵杰等等。杨宏月的特点是:书写整洁,结构匀称,基本笔画写得比较好。郭韵杰同学字的特点是:字体方正,落落大方。而张静同学字的特点是:结构严谨,笔画优美。在课余间,我会组织孩子们翻看他们的作业本,互相学习。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缺点,并从榜样那里找到补救的办法。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7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我不到两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

  一、让课件成为渲染课堂气氛较有效的武器

  课件图片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图片,或配乐课件,甚至一段录像,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故事的发展意识.

  当今,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交流构成课堂主阵地,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东郭先生和狼》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课文的真谛,同学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将课文进行表演,课堂的内容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三、适当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荷花》这一课中,我先自已画一幅白色的素描荷花,让学生通过图,先了解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不然单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还是茫然。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把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模式转变过来,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8

  我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有了一点想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老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老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老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老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将军》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们觉的有这样一位将军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西湖》,我就找相关的资料图片让学生欣赏,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9

  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有8个小节,相比前面的课文,不但篇幅较长,不容易读好,而且理解内容也有难度。在吸取了学习《看电视》一文的教训后,我谨记“多读方能自悟”的原则,帮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为学习下一课《月亮的心愿》打好基础。

  我至少花了将近20多分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并着力训练他们最感兴趣的'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初步体验读书的快乐。我也时不时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激励他们:“你们读书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声音比以前更精神了,能读好问句,真棒!”……在老师的鼓励,同伴的夸奖中,孩子们读书热情比较高,抢着当众表演朗读。

  在他们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就以“你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文中语句说明小峰是个好孩子,我相机板书“摆棉鞋在阳光晒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床前”,让学生体会到小峰做事细心,再指导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注意让学生留意画面人物的表情,指导他们把意思说清楚。同时联系课文前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小峰的妈妈是个孝顺老人的好妈妈。

  以上学习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因为给予给孩子的读书时间很充足,让学生真正进入故事情境,和老师一起与文本对话,这真是验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再想一想,觉得自己组织读书的方式也有待改进。虽然大多数孩子开始喜欢朗读,学会了和同桌合作读书,互相正音,但是除了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外,得多运用竞赛的方式,激发起孩子们你追我赶的上进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的确,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关键是要学好字词,对于阅读教学,就应该在宽松的环境下,有充裕的时间尽情朗读,不为别的,只为培养读书兴趣,提高朗读的积极性,那么,所有他们该理解的问题,能感悟的内容,也都通过朗读解决了。只要自己今后能继续强化这方面的认识,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语文,应该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0

  课程标准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不是每堂课零打碎敲的训练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每堂课综合言语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改变的是课堂结构。在个性化教学观的支配下,运用“综合性学习情景板块教学”师生的课堂活动围绕“四大板块”进行:1.让学生提问。2.初读课文。3.朗读、背诵,感悟课文。4.组织课外活动。用教师精心创设的四大板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打通了书本的言语符号与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质疑激趣。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紫丁香图片,让学生认识紫丁香并作简单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紫丁香,然后揭示课题,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同时教师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有选择地作简单板书。

  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需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这一环节中,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自问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逐步学会质疑、学会探究。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第一次初读:在指名说说初读时的第一个要求后,让学生按要求自由轻读田字格内及绿色线内的生字,再读读课文,做到:一目双行,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然后对字词的读音分步进行检查并特别强调难读字的音。

  第二次初读:在指名说说本次读课文的要求后,让学生按要求再次自由轻读课文2-3遍,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不漏、不错、不破;然后标出节次。检查中以上面提出的“四不”要求为标准,分节指名读与同桌互相读相结合,使问题得到校正。

  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初读时的感悟自由选择质疑时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交流,解决如:紫丁香是谁种的,紫丁香种在哪儿等问题,并说说是从哪儿知道这些答案的,同时用多媒体出示相应内容(第一小节),让学生在自由练习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记得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说过:“语文课就是让学生读书,变着花样让学生读书,兴趣盎然地读,卓有成效地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懂、读好。”这在初读中就能充分地体现出来。看似初读,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总是急切地想要得到答案,且有些问题较容易解决,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过后立刻进行交流,这样,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的重点以及学生难于读懂的内容上,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朗读背诵、感悟课文: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指导学生围绕自己质疑时提出的“为什么种紫丁香”这一问题来学习。

  首先让学生自由轻读第二~五小节,看看自己在哪儿能够找到答案?然后在交流中以多媒体运用交互的方法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相应内容,引导朗读感悟。

  学生1:老师,我知道了小朋友为什么把紫丁香种在老师的窗前了?那是因为小朋友知道老师每天工作很辛苦,回到家里还要给他们批作业,备课,一直到很晚才睡觉,一个人太冷静了,就让紫丁香陪伴老师。

  学生2:老师,我和小朋友做伴时是一起唱歌、做游戏,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呢?

  学生3:我还知道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我是在第三自然段中读懂的'。就是当夜晚非常安静的时候,风儿轻轻吹动紫丁香的叶子,紫丁香就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好象小朋友在给老师唱歌一样非常动听。

  接下去,学生在评议、朗读和背诵的竞赛以及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中学完这一课。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和研究。教师在这里成了一位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拿出真理的人。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知识带入阅读中。在教学中通过想象等方法创造出一个将文章内容重新组织起来的情景,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内容想象成画面,根据对画面内容的排列和组合回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成为脑海中一幕一幕的电影镜头,学习会更自觉、更有意义。

  四、组织课外活动。

  交流课前各自搜集或是自己编写的赞美老师的诗歌,组织一个小小诗歌朗诵会。大部分学生找到的最经典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有部分学生找到了比较长的现代诗,基本上做到人人参与,活动效果较好。

  “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新的理念,二年级学生虽然还处于低阶段,但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广泛,接触的媒体又多,因此适当地组织一些这类活动有助于增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1

  老师日志今天第一节是语文课,我们进行了单元测试,下课铃刚响,小组长就快速地收着卷子,交上卷子的同学都忙着自己的事情,有的做着课前准备,有的上厕所。课代表在发下一节课要用的数学练习册,我站在讲台前观察着同学们的举动。

  这时,我发现最后一排小风的数学练习册,不知道什么时候掉在了地上。正好,我班的小涛同学要上讲台前交测试卷,我亲眼看见他迈过数学练习册,走到讲台前,把卷子递到了我的手里,另一个同学发现了,主动把册子拣了起来。

  小涛交完了卷子,转身就要回座,我问:“小涛,你看到掉在地上的练习册了吗?”他很诚实。说:“我看见了。”我问:“你为什么没有替小风把册子拣起来呢?”他无言地低下了头。这时上课铃响起来了,我让他回到了座位上。我想何不利用课前几分钟,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我并没有提到小涛的名字。而是就事论事。讲到:“如果你发现了同学的物品掉到了地上应怎么做?”很多同学回答,我们应该帮助拣起来。我接着问:“如果发现班级物品摆放不整齐,或地面有废纸应怎么做?”同学们响亮地回答,我们应该把物品摆放整齐,把废纸拣起来。我再看小涛同学,把头低下了,我想他也知道了,今后应怎么做了。

  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各种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我知道以后再出现类似的事情,大部分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了,可能还有的学生懒得弯腰替别人拣起掉在地物品,那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教育。老师的以身示范也是很重要的,学生的橡皮、本子掉在了地上,我们也弯腰帮学生拣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这不仅仅是替别人拣起一个掉在地上的本子,而是同学之间的关爱,师生之间的关爱的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2

  如果把学生比喻为一条鱼,那么兴趣环境就像是大海,能使学生如“鱼”得“水”般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学生的兴趣就会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写作的信心和毅力就会增强。小学习作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兴趣效应,就能解决学生怕写习作,或习作写不好的问题。我们知道,习作兴趣不会在学生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尤其在小学阶段,它需要教师去组织、调动和引导。以下我就习作教学中的兴趣效应谈一些自己在实践中的途径和方法。

  一、从生活中开掘源泉,启迪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生活,是习作取之不尽的创作之源。生活实践多了,感触多了,学生才有所悟,才有所写。可是,众所周知,今天的小学生是家长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可谓少矣!没有经历,就谈不上感受。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开掘源泉,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如在母亲节或“三、八妇女节时”,为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或献上一支康乃馨;在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的时候,给他们沏上一杯热腾腾的茶;利用节假日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我又与家长取得联系和配合,让家长鼓励和适当安排学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如:烧菜、煮饭、洗衣服、拖地板、整理房间等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丰富情感,为学生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有趣,而且有真情实感。

  二、从阅读中获得感悟,培养兴趣。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阅读则是习作的基础。老师要鼓励学生课余多阅览各类书籍,在校安排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摘抄、讲演、交流等,让学生学习书中准确、简练、丰富的语言,锤炼学生的思想,扩充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为此,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五要”:

  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谭》,叶圣陶的《稻草人》,福笛的《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朱自清的《背影》《春》《春天的.故事》等等,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

  二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如《西游记》、《少年包青天》、《舒特和贝塔》、《动物世界》、《东方儿童》,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

  三、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

  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前就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成立办报小组,定期出版手抄报,展示风采,激发兴趣。

  四、要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

  作为语文科任,我利用课前的三至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向同学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交流了感受,而且锻炼了学生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当然,如果是班主任则还可利用班会、晨会进行读书活动的交流。

  五、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在课内课外读物中积累写作材料。

  入选语文课本内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学习时,除了要求学生向作者学习怎样观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外,更重要的是向作者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我在这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两点:一是每人备一本读书笔记,随身携带,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分别整理并在班内定期交流,相互观察;二是要求背诵精彩片段和名言警句,这样,背的多了,作者的语言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时就得心应手。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3

  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初为人师的那阵儿,我觉得讲语文很有意思,而批改作文却是令人头痛的事。学生的习作语言淡而无味、颠三倒四,读起来别别扭扭,读完了不知所云。偶尔发现一些可圈可点的精彩句段,也被先前的一片芜杂淹没,叫人顿失情趣。面对一摞摞如山般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学生作文,却得硬着头皮看下去,机械地写着几乎雷同的评语,真是苦不堪言。

  一次,我一如平常边漫不经心地批改作文。边同一位老教师发着批作文的牢骚。在我唠唠叨叨之后,他却淡淡一笑说:“换一个角度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标准……把我们的眼光放低些,设身处境地想想孩子们的阅历和程度,说不定他们比我们当年还强呢?”我一时语塞,无言以对。愣了一阵,心慢慢静了下来,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继续往下批阅,突然,一个有趣的'开头吸引了我:“星期天,大伯让我去果园帮他给树褪皮。”我只知道树需要保护,哪有破坏树的?我禁不住急切地看下去,原来给老柿树、老楝树褪皮后,它们会重新焕发青春,再结出累累硕果。没想到从学生作文中还能增长见识,真有意思!

  突然间,我有了批作文的兴趣,竟慢慢走进学生所描绘的世界……细细阅读竟发现好多独特思维和视角。比如苹果里有五角星,杨树上结满了毛毛虫……我不再用应付和挑剔的眼光对待学生的作文,而兴致勃勃地去欣赏,果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4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1、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初读,读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

  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5

  读师范时,老师就告诉我们语文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特点。可由于那会儿并未真正地接触学生,对其中蕴涵的深意还无法好好地领悟。后来新教师培训时,周一贯老先生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听写词语,其中几位发展水平不一的学生被教师请到讲台前写在黑板上。听写结束,大家对照课文找错误,发现有个孩子把“一户人家”写成了“一尸人家”,把“鸟儿”写成了“乌儿”。此时,老师并没有批评那个孩子,而是笑着对大家说:“今天的听写完成得很好,有的同学写错了能自己发现、自己改正。有的同学虽然写错了,可有趣的是这些写错的字,它还是一个字。你们看这‘一户人家’的‘户’,头上少了个点就不是‘户’了,而叫做‘尸’,‘死尸’的‘尸’。这个点就像脑袋一样,一个人脑袋掉了还能活吗?不就成了‘死尸’了?(孩子们开心地笑了。)再看这个‘鸟’字少了一点,就不是‘鸟’,而变成了‘乌’,是‘乌黑’的‘乌’。这一点就像是鸟的眼睛,鸟儿眼睛没了,不是就乌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了?(孩子们笑得更欢。)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的汉字多么有趣啊!”那时,才真正体会到语文知识是可爱的,学习语文也应该是儿童化的。尤其作为一名低段的语 文 老师,面对着一篇篇有趣的课文,更应该注重把童真童趣融入课堂,使语文教学富有诱惑力,让孩子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享受 。学习童话故事时,可以遵循孩子活泼好动,乐于自我表现的.特点,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们带上头饰,通过生动的对话和精彩的表演,更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学习诗歌时,可以借助儿童最感兴趣的美术和音乐,让他们在听听唱唱、读读画画中,发展思维,更轻松地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还得注意带着童心走进孩子的世界。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不是一台台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既然是有思想,会活动的人,学生不可能一刀切,一个标准。所以我们还要善于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后进生,教师要站在他的立场思考问题,并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关心这些孩子。无论课上、课下、活动中、娱乐时,都注意从感情、态度和语言等各方面表现出对他的信任、关心与尊重。注意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让这些孩子有成功的体验,树立起自信心,有时仅仅是用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等细微激励,都有助于这些孩子的进步。同时,教师应多多关注孩子的课外读物,时常与孩子们交流阅读体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愿意走近儿童,走进孩子的世界,语文教学定会充满“童趣”的。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02-08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5篇04-05

语文教学随笔04-08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汇编15篇04-12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合集15篇)04-12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集合15篇)04-12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合集15篇04-08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集锦15篇)04-15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