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教学随笔

时间:2024-10-22 05:09:33 阅读 我要投稿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的教学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

  近几年课堂改革在各地绽放绚丽光彩,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学习、反思、工作再次忙碌起来,也开始反思自己早已习惯的。课堂上,我是一个绝对的领导者,学生们是我的士兵,无条件地凭我的调遣、服从我的指挥。我用自己的“爱心”理所当然地虐杀了学生们的信心。

  以后,我要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努力创设质疑、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由、互助的课堂里一起学习、思维碰撞;让自己的生命在课堂上焕发异样的光彩,让学生们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

  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我带着一张A4纸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A4纸,你想知道它的哪些信息?

  生1:它的长是多少?

  生1:它的宽是多少?

  生2: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3: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现在我告诉你们它的长是30cm,宽是20cm,请大家快速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对于熟记公式的他们,这个太小儿科了。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个个都扬起了微笑而自信的脸庞。

  师:如何允许你动手操作,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一张纸的身上还会有什么问题呢?孩子们一个个露出思考的表情,一时间班里静了下来。

  数学班长魏雅雪首当其冲举起了手。“老师,把这张纸对折后分成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冯雨苗说:“长变成了15cm,宽没变,还是20,那它的周长应该是......”

  还没等她说完,道文涛就接上来了:“等等,它不仅可以左右对折,还能上下对折呢。”

  “对啊,对啊!这就有两种对折方法了。”孩子们纷纷回答道。

  我会心一笑,看着他们:“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所以沿着不同的对称轴对折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那你们能解决魏雅雪的问题吗?”

  “没问题!”异口同声的回答之后,班里又安静下来,只听见笔在纸上走动的沙沙声。不久之后孩子们开始分享自己的计算成果:左右对折得到的长方形面积是300平方厘米,周长是70厘米;上下对折得到的长方形面积是300平方厘米,周长是80厘米。

  在我正想着引导孩子们对比归纳时,吕慧欣一脸兴奋地高高举起了手:“老师!老师!我发现形状不同的长方形,面积可能会一样。”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同桌道胜欣不甘示弱地接了上来。“真棒!你们俩的眼睛真是一个比一个闪亮!”我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孩子们也纷纷跟上来。

  “老师,我也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道冬阳紧接着发问。我点头同意。

  “张纸上你们能折出最大的正方形吗?它的边长是多少?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剩余的纸片是什么图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又分别是多少?”

  还没等她说完,已经有几个孩子说见过这个问题。表扬他的问题提的特别好,顺势板书在黑板上。每个小组发了一张A4纸,由小组同学合作共同解决。下去巡视发现他们小组内分工明确,有的在动手折,有的在计算,有的在记录,各司其职。意料之中,孩子们在互帮互助中,很快完成了这一任务。

  “在这张正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纸片,会出现哪些方法?”我接着引导学生。在学生的操作汇报之后,我把出现的三种情况贴在黑板上。还没等我开口,周军超同学就抢先说:“老师,你肯定要问我们剩余的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嘿嘿......知我者,周军超也!大家帮帮忙呗!”被看透心思,只得这般接上去。安静的自主学习之后,小组内热闹起来,看来出现了“状况”。我给足他们时间,静待最后的汇报。第一组在组长王云歌的带领下,抢先进行汇报。计算周长,是吧各个线条相加;计算面积,是把图形进行了分割。刚结束,之间下边的小手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任田旭说:“计算周长时,我们可以把水平的直线上下移动,竖直的线条左右移动,先凑成大的长方形,再加上多余的线。我的计算是:......”

  王思佳补充道:“计算面积时,不仅可以把图形分割成多个小图形,还可以把它补成一个大图形,再减去一下小图形的面积。我的计算是:......”

  ......

  “老师!老师!我发现这三个图形的周长虽然不同,但面积是一样的。”魏雅雪等不及我喊她起来发言,就着急的喊道。

  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孩子。众多方法层出不穷,肯定孩子们的`思考与结论,惊喜孩子们的表现。

  拿起学生剪下的小长方形,放在我的大正方形的上面,一块贴在了黑板上,问:“认识这两个汉字吗?凸和凹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骄傲的凸对凹说:‘我不仅比你面积大,周长也比你大’,你们怎么看?”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见我一直笑而不语,又低头开始了验证。真是一群懂事又聪明的孩子。

  “不对,凸的周长和凹是一样的,都是88厘米。”

  “通过线段的移动,他们的周长都是大正方形的周长加两条宽的长度。”

  允许孩子们大胆的猜测,给足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验证,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掌握。这节课,在孩子们自己的疑问--回顾--操作--猜测--验证--补充中,完成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复习。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

  行走在数学课改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工作仅几年的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我每一步都迈得坚实有力。期待在一如既往地坚持下,能够收获教学的万紫千红,享受教育的幸福。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2

  怎样使学生更有效的改正错误呢,我想用纠错本最好,我把所有的错题都工整地抄到了本子上,渐渐的,错题就集了满满一大本。

  别嫌这样的每天积累很烦,但真做了,好处可不少啊。把自己做错过的题一题题抄在本子上,平时多看看,以后再遇到相似的类型,思考起来的速度就会快很多,效率也会很高的。而因为积累的题目多了,各种题型都被包括在其中,复习时或者要找题目做练习,就不必再翻其他练习卷了,直接翻翻纠错本就行了。如果碰到像社政那样的开卷考,那就更好了,考试时难免会犯糊涂,有了这纠错本,翻看起来就更方便快捷,还可以剩下时间来多检查几遍呢。

  虽然这纠错本好处不少,可你也别觉得做这纠错本很容易,其实,这纠错本也讲究方法技巧呢。首先,要把纠错本上的题目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当然,纠错本也并非都记自己的错题,也可以把那些容易错,自己侥幸做对了或者没有弄懂的题目记下来,当然如果你对这道题很有信心了,那也大可不必浪费时间抄上去了,只要多去巩固就可以了。而反之,那些你错了的`题目,你是懂的,只是因为粗心或者一时疏忽而做错,也不用抄上去了,只要在做题时更加认真仔细就行了。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抄错题目,不然可就功亏一篑了。知道纠错本的不易了吧?

  不过,也别把纠错本当成累赘,想的太复杂,每天利用空余时间把错题记下来,效果可真的不错呢。真正做了,也花不了你多少时间,而且又顺带复习了一遍,一举两得的好方法为什么不试试呢?今天你花功夫做了,说不定明天就有收获了哦!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3

  第一节数学课

  真正上数学课今天是第一天,虽说课早已备好,昨天还简单温习了一下,结果还是一团糟。

  1、没有控制好教学时间;

  2、备课不充分,无论对教材还是学生都不到位;

  3、课堂纪律不好,学生说话、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的较多。

  问题已经摆在面前,现在要做的是解决问题。

  现象1与现象2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都是因为备课没有备好,所以教学时间控制不好。解决办法也很简单——认真备课。(不过说来简单做来难,已经是“老教师”了,改变起来更难。)像今天的内容,或者放弃估测的内容或者改成两课时上,否则贪多求全,反而两头落空。

  教学要学会做减法

  一、学生聪明与优秀大多不是教师的功劳,所以不用担心因为自己没有讲到而影响到学生的成绩,细想来还是担心自己的平均分的因素多一些吧。二、贪多嚼不烂。觉得得每个都重要,哪个都不能不讲,跳出小学数学来看,都是可讲可不讲的。

  现象3形成的原因可能

  一是教师讲解缺乏吸引力。这里不一定是教师的语言基本功问题,还有教学内容本身的问题。教师要努力发掘数学本身的魅力,用数学本身吸引学生,这才是最持久的动力。二是学生的习惯不好,这里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年龄的原因。除去这些客观的原因,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是我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还要从备课入手。通过备课命使数学的真、善、美得以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展示,发展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古人说得发好“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通过细致的备课还能提高教师的表达水平,使教师的语言更准确、简洁、优美。

  其次是认真、长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点上今天已经进行了一些努力,例如准备哪些学习用品及它们的摆放位置,上、下课的礼仪,还有课堂中5秒钟快速整理课桌,3秒钟端正姿势等,这些习惯绝非短时间可以养成的,如果自己淡忘了,疏忽了,学生肯定忘得比你快。(最好将这些都写在备课本上,每天上课都可以看到,以此提醒自己)

  今天纪律最不好的时间是作业时间。所以培养学生独立、安静完成作业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讲是,课堂作业都是提前做过的,不会有普遍问题出现,即使有也在作业前指出、纠正了,所以要求学生在作业时保持完全安静是可行的。

  这里还面临一个问题,学生作业的速度相差悬殊。先做好的怎么办?是做思考题还是看课外书?应该都可以吧,或者将两种方式综合起来用,虽然会增加自己一点工作量,但若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培养学习一处习惯,那也物有所值了。

  当然别忘记错误登记和作业订正。这既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也是与学生沟通的最好时机。只要做好记录,早上、中午随时随地可以订正,这样及时反馈,能避免问题堆起来无法解决。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4

  前几天我校进行了评教评学活动,听了三四年级几位教师的课感想颇多,但从整体看这几节课主要的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内容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算式后,他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汇报。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5

  过去在教学面积这一知识内容时,发现学生经常混淆这些概念。吸取过去教学的教训,今天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有意避开了长度单位和周长的有关内容,并且为了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后一部分内容,在教学前,我预定了两个课时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比较放在了第三课时,如此安排,只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少受迁移的影响,可往往事与愿违。

  教学中有两个环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环节一:当学生发现两个长方形A(长9厘米,宽2厘米)、B(长6厘米,宽3厘米)无法用重叠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时,怎么比较呢?学生在讨论后发现可以借助学具来帮忙,可就在大家用不同大小的学具测量时,我发现了一些现象,有几个组的同学因为课前准备的学具不够,居然拿出尺子,量出这两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并计算出了它们的周长分别是22厘米、18厘米,得出A>B。

  环节二:当学生发现有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面积单位有哪些?不知道是受前面教学的影响还是受定势思维的影响,有不少学生指出面积单位有厘米、分米、米。

  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虽然学生都能通过交流得以解决,但我一直很当心,关于面积和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差异,有学生今后肯定会混淆不清,其实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学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后,可以说学生掌握得都不错,但一旦教学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后,有一些学生开始有些糊涂了,特别是将二者混在一起,犯糊涂的学生更多了,为什么在教学中会出现如此现象呢?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知识的迁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教学中知识迁移有时是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可有时却又会阻碍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后一方面,如何克服,看来有意避开的方式并不可取,用什么方式才能变阻力为动力呢?如果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说不定这正是有用的教学资源,利用这一生成的资源,让学生通过辩论、交流,说不定反而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6

  三年级教学计划中的是《我的小天地》,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水彩笔或油画棒,勾线笔等美术用具。课前我已通知小朋友带好相关的工具,课还是有大部分孩子没带,这让本课无法正常地进行。课中,我比较生气,批评了很多小朋友。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他(她)们不喜欢我?难道他(她)们不想上美术课?找到原因之后,我才释怀。原来他们在一、二年级时没有这个习惯,很多小朋友会忘记带。鉴于此,我在课上再三要求:“以后每一节美术课请大家带好一支木头铅笔、一块好擦的橡皮、一盒水彩笔或油画棒,除非张老师有其他的要求。而且,画画时不可以用尺子,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的`对不?”

  经过多次的强调,小朋友终于能主动带好上课的用具了。我在课上表扬道:“我为小朋友高兴,因为你们有进步了。”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7

  《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

  这篇课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助学提示:读课文用“————”画出燕子的外形特点,并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填一填:

  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活动二:感受燕子飞行时和休息时的美助学提示:

  1、燕子飞行时都有哪些特点?

  2、燕子休息时都有哪些特点?

  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内交流讨论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书上哪个词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谁能把它画出来?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先画了几根若有若无的细线,又在细线上画了几个小黑点。我随手在画上添了几根线,把学生画的小黑点连成了一组五线谱。问:“这像什么?几只燕子变成什么了?”仔细读读句子,品味一下,联系刚才想到的,又能体会到什么?再闭上眼睛,把烂漫无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时的情景联系起来,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通过想象,学生不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时的静态美,而且领悟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意境,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的能力,而这也正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活动三:拓展阅读燕子总是跟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喜欢描写燕子,老师也带来了几首与燕子有关的诗词,让我们读一读,勾出描写燕子的诗句。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拓展阅读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学生的语言积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这些固然令人满意。然而大多数学生当的陪客却让人揪心。这也应该是我课堂教学中需要突破的。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8

  《小露珠》一课语言优美,用词用句准确、生动,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很好凭借。在教学中,我重点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我认为,语感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包括感悟语言文字的含义、感情色彩、构成方式等。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了一段文字后知其大意的能力。教学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在学生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小露珠出现的时间。有的说,知道了小露珠出现的地方。有的说,知道了小露珠是在不断地变大、变亮。这些信息就是学生感悟其中的词句后得出的结论。把这些信息汇总起来,就是对这一自然段大意的概括。教学2、3、4自然段时,我一一出示了这三个自然段,在学生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三句话讲的是什么。这是学生对这三个自然段大意的把握。

  知其大意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在品评句子中培养语感。2、3、4自然段句式相同,但用词不同。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找这三句话的共同点。通过交流,学生体会到了这三句话写的是小青蛙、蟋蟀、小蝴蝶赞美小露珠的话。它们说话都很有礼貌,都表达了喜欢小露珠的感情。之后,我让学生找这三句话的不同点。学生体会到了小青蛙、蟋蟀、小蝴蝶赞美的语言不同、动作不同、待的地方不同。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表演小青蛙、蟋蟀、小蝴蝶夸小露珠。学生掌握了句子的表达方式,语言表达流畅,动作表演也到位。而此时全体学生则是小露珠,我让他们学学小青蛙、蟋蟀、小蝴蝶有礼貌的样子,谢谢小青蛙、蟋蟀、小蝴蝶,并也夸一夸它们。学生说:“谢谢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你可真勤劳,一早就在捉虫子了。” “谢谢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你的歌声真好听呀。”“谢谢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你像花儿一样美丽。”

  曾看到一篇有关语感方面的文章。当时摘录了这么两段: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或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是个体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培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泳、切已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觉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语词、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潜心涵泳,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切已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语言方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看来我所做的只是浅层次的,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必须在潜心涵泳、切已体察、展开想象等方面进行训练。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9

  我从教学小学语文转为小学数学教学,进入一个新的教学领域,深感教育经验不足,缺乏教育实践经验,这几个月来,通过听取有经验的教师讲课,交流经验,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很深的体会。

  一、要给孩子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课前我钻研教材,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不仅缩短了导入新课的时间而且使学生比较容易的获得知识,从而简化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我通过与学生聊天来获得具体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效果比较明显。

  还有就是老师要管好两个手指,少伸食指,指责学生;多伸拇指夸赞学生。好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指责出来的。

  二、每堂数学课的课前三分钟口算训练

  口算要克服粗心 ,在课余,尤其是考试后,我常听到有些学生、家长、老师说:“知识是掌握了,就是太粗心了,以后改了就好了。” 好像老师们也只注重方法的训练,学生和家长也不把这粗心当成一回事,这个粗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样改正,可能没有很好的探究过。其实口算能力薄弱是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书写方面的习惯和速度、口算基础、简便方法的运用、心理因素都是影响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认为“粗心比无知更可怕”,因为无知的东西容易学,可粗心的毛病很难克服。

  我一般在每堂计算课前3钟进行口算训练,口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训练的方法多样化。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等等。用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

  三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这主要是针对中、差生。每节新内容过后,总有些知识,部分学生没有弄懂,就要通过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比如在教学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正确使用还有些模糊。我就经常问一问,门的大小是它的什么?应该使用哪个面积单位?电脑键盘上的数字键大约是1( ),电脑屏幕的大小大约是8(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变着花样几次练习后, /article/学生就都能掌握了。对于错题让学生多做多练,再加做相似的类型题,出错就较少了。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时间可以使我们的经验不断增加,努力学习,不断反思,我相信我们的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0

  回顾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我的感触很多,觉得教师的压力过大,这种压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初三毕业班,面向升学的压力,班科任都有一样的同感,无论教哪科的教师都认为成绩考不好,向学校无法交待,在社会上更是抬不起头。多数教师感到整天很疲倦,起早贪晚,班任早上要从家5:30走,晚上9:30才能从学校回家,有时中午都不回家,这种长时间的工作,真让人受不了。

  另一种压力是来自学生本身,对于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面对的`是一场人生的选择,整天贪黑起早,作业很多,卷子一张又一张,有时做都做不完,一次又一次的月考,更是让学生神精紧张。考试的结果,有的学生成绩还可以,而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怎么办?只能是让原本忧虑的他们更是雪上加霜。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要参加中考,没有坚持住的学生,只好等待毕业。

  还剩下不足两个月的时间,教师要与学生从心理上多沟通,让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使学生学习有一个好的心情。通过一个月的教学,感觉到,加强基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的学生对基础掌握不牢,教师为了抢进度,忽略了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所以成绩不佳,学生厌学。尽管中考不足两个月,但是还要重基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80——90分,尖子生超过110分,使中等生吃好,尖子生吃饱。

  下一阶段正是综合复习阶段,要按计划有目的复习,踏实走好每一步,使综合复习切实有效!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1

  “倍”的概念是一个起始概念。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乘法的意义,有关倍数的三类应用题、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都与“倍”的概念有很密切的联系,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难会遇上有关于“倍”的问题。所以“倍”概念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很抽象的。

  因此,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由例题开始,要学生画图,学生边画边想边说,初步感知“倍”的含义。通过把2只猫当作1份,狗的只数有这样的4份,我们就说狗的只数是猫的4倍,从而引出4个2就是2的4倍。然后再增加2只狗,让学生完整地说谁是谁的几倍,再增加2只依然让学生说。最后增加1只猫,问现在的倍数关系,学生自然地就去圈一圈,画一画,然后找出倍数关系,但是由于教师课件没弄好,原来2只1份的影响了学生,很多学生画出来的还是2只一份。然后通过摆图,看图说一说,画一画,填空等练习来加深对“倍”的理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接着让学生充分画图,讲数理,做第一层次的练习,再做游戏,第二层次摆图(1、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2、△△△、□的个数是△的几倍)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除了巩固知识外,还加强数理的表述,最后,看图找倍数关系,起到巩固知识,反馈检查,灵活运用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这个数理来帮助学生建立“1倍数”的概念。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分类思想等。在这节课里,体现了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摆图到看图再到摆脱直观,用数字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和第7页第1题第3小题线段图的练习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数学思想方法在整个小学阶段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渗透,如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行对应思想的渗透;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转化思想的渗透等,我们很多数学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其实数学思想方法都呈隐蔽式的,教师有意无意都在渗透,提高意识后,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渗透,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由新课开始,学生和电脑一齐画图,带着把2只猫看作1份,狗有这样的几份,应怎样分的问题去操作,接着再画这样的1份,画完后说狗的个数是猫的'几倍,再通过几个层次的摆和说,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倍”的含义。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落实减负的要求。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1“倍数”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从学生喜爱小动物入手,创设带小朋友游动物王国的故事情节,通过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动物造型吸引学生,调动了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教师设计了拍手,扮动物叫,找出图上小动物的倍数关系,布置作业。用倍的知识说话等环节,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数学就在我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从拍手怎样才能听得清楚是教师拍的2倍,看图找倍数关系等,都不难看出老师着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反映数学实用性的机会很多,只要教师把握机会,就能让学生充分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2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3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是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虽说算理上是差不多的,但从学生作业的情况反映来看,问题很大。主要出现的问题与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差不多。

  1.一眼看不出最大商几。

  2.有些学生把商去乘看成的整十数而不去乘原来的除数。

  3.不注意看余数,余数比除数大或相等,照样把结果写上去。

  4.计算过程中进位进过去的数不做标记,计算时忘加或加错,做减法时顺序搞错,从高位减起,个位是0的往往不写,还有就是退位减法老是减错,借位点不加,算时忘记减1后再减。

  5.写横式结果时余数忘写或答案抄错。

  产生诸多错误的原因就是:有的学生基础不好,有的是习惯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主动参与到学习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导致作业情况差。

  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也是学生常出错的,如何避免学生计算中出现的不该出现的错误,我觉得首先要强化口算练习,题量不要多,坚持天天练,所谓熟能生巧。练习的题目可以是两位数乘以整十数,一位数乘以一般的两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及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这几种题目。其次要汇集学生错误,让全班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考方法。

  为了避免学生由于枯燥而产生厌学心理,还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如指名板演,同桌互批,尽量多的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还要常穿插除法笔算练习,使学生在坚持不懈的练习中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4

  很庆幸能够来到xx二小工作,在这里有和蔼的领导们,可亲的同事们,更重要的是,我在这里能不断学习,无论是做人还是教育工作上,要做一个不断进取的教育人。告别学生时代,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另一个起点,如今,我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学生,成为一名青涩的老师。入职一个多月以来,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成长活动中,我们青年教师听课、评课,反思、进步。英语组的各位优秀老师鼓励我多去听课,给我提供了热情的指导,我从她们身上看到了学术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可能性。邵校长、高校长以及我的师傅杨晓梅老师在听过我的课之后,在英语教学方面给了我很中肯的建议,我受益匪浅。在此期间,我逐渐进步,然而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大不足。

  小学三年级英语学习的单词一般都比较直观,贴近学生生活,因此在单词引入时我采用直观教学方式,用图片、动作、表情、实物、简笔画等给学生活灵活现的展示,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加深了他们的记忆。

  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课堂中往往会运用游戏、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习得知识,但是课堂秩序的维持就成了我最大的苦恼。比如在Lesson5Let’sact环节中,许多学生在做动作时特别兴奋,有的还大声高喊。究其原因,在于自己的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不够吸引学生;在游戏之前,应该讲清规则,纪律要求,防患未然。

  在上课时间方面,我的节奏把握的不太好,往往会前紧后松,有的时候甚至会讲不完新知识。为此,杨老师建议我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习她们的课堂组织流程,课堂游戏应该为课堂教学服务,不应占用过多时间,喧宾夺主。

  另外,在课堂管理方面我还需要多多探索,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学习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比如课前准备、端正坐姿、做活动时的规矩等方面都需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加训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向老教师请教,学习她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如何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好、工作好的英语教师。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5

  在新教育的课堂中我们更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增长了知识。

  特别是他们的资料让我大开眼界。如学生的故事情节绘画,他们有绘画册,仿写诗歌会有诗歌集,仿编故事有故事书,学生日记、中高年级的读后感,或做的手抄报,还有他们的读书交流活动,老师的随笔,老师的班级记录等等。都做的特别的详细、精致。这说明什么呢?如果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平时真正的体验、实践、落实,就没有我们看到得堆积如山的成果展示。他们把新教育真正的落到的实处。他们的老师、学生、家长真正的走在了新教育的这条幸福之路上。

  课间我们参观他们学校的校园文化的时候,每到一处都有学生给我们主动介绍。他们吐字清晰、落落大方,介绍的也很有条理。让我感觉到这群小家伙口才真好。这才是真正的体现了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人翁意识,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了。

  其实,我觉得新教育就像是那天二年级读写绘课中老师所讲的一锅石头汤,需要每一个人的付出,正因为有了每一个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新教育的精彩展示。我们的老师、学生、家长辛苦着,收获着,成长着,幸福着。我们才真正的走在那条幸福的教育之路上。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1、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初读,读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段: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写段: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

  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许多作品,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这是因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他所接触的事物有了某种情感,才会产生表现这一事物的欲望和动机,要么直抒胸怀;要么将情感渗透、隐含在事理的记叙和论述之中。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精选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多是感情色彩浓重的文章,既体现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丑恶、虚假、病态、庸俗情感的批判。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后天习得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体验课文中对各种美好的情感的赞扬和对丑恶情感的批判中,形成对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形成爱美扬善、忌丑憎恶的比较稳定的、持久的态度体验,即在心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阅读教学在培育学生美好情感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请看教材《翠鸟》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啊!’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他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这本是一段充满情感的语言。但是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很容易将理解的重点放在翠鸟住处的特点上,大讲什么翠鸟的生活习性。这和作者的初衷就相去甚远了。其实这段文字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由想逮到打消念头到远观希望多停留一会儿,无一不体现着对翠鸟的喜爱。“打消想法”是对“真想”的无奈与失望,“远观”和“希望”又是对失望与无奈的补偿,一个“情”字贯穿个这段文字的始终。如果忽视了这段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就可能在理解上出现偏颇。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感情内容是语言意义组成部分之一。

  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那些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所以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又是理解语言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在阅读时,对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内容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能否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内容;二是能否对把握住的情感内容迅即做出自己的情感反应。这种“把握”与“反应”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内容,同时对语言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感情的参与,将会使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变得更加丰富和敏锐。总之,指导学生阅读,不仅要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体会感情,如若抛开对语言的情感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就不可能对语言做出准确、完整的理解。

  4、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丰富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感虽然和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乃至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首先提出语感概念的却是语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这说明语感这个概念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和语文教学有着不解之缘。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语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直至写入目前的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对它的研究与认识永远不会完结终止。旧的问题尚无定论,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否定之否定,反思与发现,回顾与展望,这些都是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应该承认,对阅读教学的规律,我们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教学的随笔04-06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随笔02-17

小学三年级教学随笔04-07

三年级教育教学随笔04-15

高中教学随笔04-07

我的教学随笔04-04

初中教学随笔04-05

中班教学随笔04-09

优秀教学随笔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