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

时间:2024-08-17 10:00:47 阅读 我要投稿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

  一轮学生带到毕业,真的有点淡淡的不舍。又开始教一年级了,拿到班里学生的资料,马上看了起来,我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在我看来这一点很重要。一看到“晓阳”的名字,便印象深刻,晓阳姓李,妈妈和我一样也姓邵,而且名字和我儿子只有一字之差。真巧啊!

  第一次见到孩子们,是开学前的亲子活动,我们在学校的门厅迎接着孩子的到来。我仔细观察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个个都很可爱,我要尽快把名字和每张小脸对上号。一个瘦瘦的小不点闯进了我的视线,他几乎是拽着妈妈走进学校的',满脸的兴奋,看到我大声地喊:“老师好!”看来对学校生活很期待,这是个好的开始。我问:“欢迎你,小朋友!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啊?” “老师好,我叫李晓阳。”孩子很有礼貌,说话声音很响亮,看来幼儿园教育的非常好!妈妈在一边,一直脸上带着微笑,满意地看着儿子。“哦,我知道了,你妈妈姓邵吧,和老师一样,你一定记的住怎么称呼我。”“恩,邵老师好!”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妈妈和小家伙默契地相对一笑,然而又对我刚才的言语有点奇怪。小家伙拉着妈妈的手,向二楼教室走去,一边走,一边问:“妈妈,老师怎么知道你姓邵啊。”“老师很了不起啊,她还知道晓阳很想上学,要做好孩子呢。”

  上午的活动很精彩,每个孩子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丙烯颜料在T恤上,合作完成一套亲子装,完成后,我们要把自己的作品穿在身上,上台秀一秀。我忙着组织大家,兼职摄影师,不时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并没有太多时间关注晓阳。

  不过他已经有点与众不同了,照片里那个扭过头去的孩子就是晓阳。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2

  任教一年级语文今年已是第6个年头,早已习惯了孩子们的天真、稚嫩,回顾走过的六个春秋有失也有得,可谓喜忧参半。

  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只要是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好的,任你家长如何解释,他只相信老师。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严格要求自己完美些,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方面的养成。

  还记得在二小见习接触的也是一年级的孩子,一个月后回到师范我和同学聊天时总是说以后我绝对不会上一年级的课,一年级的孩子太不听话了。没想到毕业后短短12年的教学生涯就有6年是教一年级。所以有时烦有时也会牢骚几句。但是现在返回去想虽然每年都在教一年级,但是每年都有不同的收获。反思这几年的`教学:在缪源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孩子学得不够扎实。洪家的孩子可以说是最难教的,学前的基础不过关是原因,反思自己的教学:机械、枯燥的学习其实也是很难提高质量的。今年在中小,说句实话真得学到了不少,就自己的课堂来说我更加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自练自说。

  四月有幸到婺源听课,高林生老师的话让我从内心觉得学生的自主在课堂上真得真得好重要,所以我现在上课总是尽量让学生快乐,尽量让学生笑出声来。从于永正、薛法根等名师的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现在我上课时总会提醒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带着思想去写字,这在以前我总是认为不必去花时间来练习的。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也许我用心了或许学生学得还是不尽人意。因此我会试着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更活泼,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学得更快乐。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3

  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的、无邪的,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只要是老师说的,都会认为是对的、好的。因此,在教学上,更容不得老师有任何的失误、错误。当看到这些孩子坐到教室里眼睛不停的张望,打量着老师,抚摸着崭新的书包,我强烈的感受到孩子天生就是来学习的。在这片净土,摆在孩子面前的这幅巨画,我该怎样引导他们来填充才会变得五彩斑斓呢?我猛然一惊——小学老师的工作不要那么复杂,唯一可做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我悟出了一些头绪。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

  中学

  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的最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

  看,今天谁能得到小红花。”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和一年级的孩子呆在一起,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天真、活泼。他们那没有修饰,没有掩饰过的情感不由自主的言溢于表。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更应该尊重和善待孩子的天真。如我在教象形字“禾”时,孩子问“为什么禾苗的穗是往下垂的,我们这个字却不那样写呢?为什么会发明象形字呢?”这样一问下面的孩子都哄动了。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我首先给予肯定,表扬了他善于思考,并给他们讲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鼓励他们以后自己去发现探索。如果这个时候老师因为赶进度生气或者直接不答的话,或许以后孩子的探索精神就从此夭折了。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质朴。因此在课堂中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对学生循循善诱,对学生对老师都有益处,作为教师应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形象!

  以上几点仅是我个人粗陋的观点,希望同行能给我多提供点更宝贵的经验,让我在识字教学中能得心应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4

  当你把目光投向自然时,语文在自然中;当你把目光集中在书本上时,语文在书本上;当你把目光望向人群时,语文在人群中……语文的学习不仅在课堂上,留心生活中的只言片语,大街上的广告牌,街头小报,市井之语,那都是语文,甚至孩子无邪的语言排列组合,那仍是语文,甚至是最好的不加修饰的语文。

  当你把这些纳入眼中,放在心里,你的语文就学活了。

  学生的作文缺乏的是爱,这种爱不仅表现在人与人之间,更在把悲悯的目光望向自然自在的万物,对严肃的事情不调侃,对苦难崇高的尊敬,这些事物不会因世事变更而更改。就算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仍是重中之重,树人,立人仍是重点。

  没有人文性的语文只是无情的工具,当然没有基础性的语文也只能是一团乱麻。所以语文抓基础,重人文。

  语文靠积累,需要慢功,太聪明的人学不好语文,因为聪明的人爱偷懒。也许聪明人能考好语文,但是绝不会把语文作为灵魂的东西去学习。所以工具性的东西只会把人塑造成机器,所以语文中的爱,不仅在学习语文上,在写作上,在生活中,而是三者浑然一体。

  喜欢教初三,因为喜欢总结,也许有一份虚荣,这个我不讳言。当把中考语文考试的几大块运用于教学中时,我更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它像一个网络,在我脑海里清晰可辨。我不需要纸质材料,只要我在,我就可以挣出一套有一套材料。

  不入流的语文教学,人与知识全忘掉。

  三流的'语文教学,记住了人,忘了知识。

  二流的语文教学,记住了知识,忘了人。

  一流的语文教学,人与知识全记住。

  超一流的语文教学,物我两忘,臻于化境。

  你要在语文中找到自我,也要在自我中找到语文。

  澎湃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远距离的观望这个世界,不要太理性,大悲悯的情怀,这是写作上的追求,也是我追求的“语文味道”。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5

  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有8个小节,相比前面的课文,不但篇幅较长,不容易读好,而且理解内容也有难度。在吸取了学习《看电视》一文的教训后,我谨记“多读方能自悟”的原则,帮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为学习下一课《月亮的心愿》打好基础。

  我至少花了将近20多分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并着力训练他们最感兴趣的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初步体验读书的快乐。我也时不时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激励他们:“你们读书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声音比以前更精神了,能读好问句,真棒!”……在老师的鼓励,同伴的夸奖中,孩子们读书热情比较高,抢着当众表演朗读。

  在他们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就以“你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文中语句说明小峰是个好孩子,我相机板书“摆棉鞋在阳光晒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床前”,让学生体会到小峰做事细心,再指导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注意让学生留意画面人物的表情,指导他们把意思说清楚。同时联系课文前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小峰的妈妈是个孝顺老人的好妈妈。

  以上学习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因为给予给孩子的读书时间很充足,让学生真正进入故事情境,和老师一起与文本对话,这真是验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再想一想,觉得自己组织读书的方式也有待改进。虽然大多数孩子开始喜欢朗读,学会了和同桌合作读书,互相正音,但是除了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外,得多运用竞赛的方式,激发起孩子们你追我赶的上进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的确,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关键是要学好字词,对于阅读教学,就应该在宽松的环境下,有充裕的时间尽情朗读,不为别的,只为培养读书兴趣,提高朗读的积极性,那么,所有他们该理解的问题,能感悟的内容,也都通过朗读解决了。只要自己今后能继续强化这方面的认识,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语文,应该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6

  这是一节能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而又充满情趣,具有时代气息的低段阅读课,这节课在设计中有以下特点:

  一、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读书内化”的阅读教学规律,本课设计了“初读──精读──熟读──背诵”四个环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直接地、反复地接触课文。从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到有感情地朗读,到择段背诵,以至全文背诵,“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指导思想和训练的层次性十分明确。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强化阅读教学的多功能,在读中识字、学词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进行口语交际,拓展想象,学会合作、创新、竞争和评价;在读中认识四季,抒发爱美的情怀。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知识、长本领、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二、努力开掘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丰富的、整合性的、视野开阔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课教学,在课前要求学生了解四季的知识,画画自己最喜爱的`季节。在课堂上,他们借助图、景理解课文,学习语言;观看动画课件,展开想象;朗读课文,练习说话。这些充盈着情感的教学,引发了儿童的共鸣,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学习实践。课未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已有的经验仿编儿歌,激活儿童的求异思维,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运用语言的规律,享受美的情趣和创造的乐趣。整节课的教学,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实现了课内外、学科间、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联结、贯通、互补,语文课堂教学也因之更充实、更具活力。

  三、改革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阅读教学是个性化行为”。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以学定教,把原本属于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一是选择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然后再选择自己的伙伴进行合作学习,学习的结果也让学生自己汇报、补充,教师只是中国拨作用。二是评价权。学生的朗读,发言尽量让他们去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活动形式有个体独立、同桌之间、群体小组、男女生分队、自由组合等等,教法生动活泼,学法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与交往是发展的源泉。”这些活动有静有动,实效性强,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由于没有拘束、强制,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在动静相间的活动中,在自主与合作、主动与互动中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大面积地参与,自始至终地参与,差异性地参与,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世界。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7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才能让学愉快轻松的识字呢?下面,我谈谈这学期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邮递员送信……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教会学生手、脑并用记住字形。听课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又是很难掌握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同时运用手、脑去积极地捕捉知识。第一、学生举起小手和老师共同书写,边写边读出笔画,检查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及笔顺和书上田字格中的`字是否一样。第二、动手写一写。先描一描黑色的、红色的范字,然后自己在田字格中写四个。再比一比自己是不是比范字写得好。第三、看谁能组个词、说句话。

  3.小组学习生字,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特别是从一年级就开始让学生这样自主、主动学习,如果坚持下去的话,石老师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会不同凡响。

  4. 利用故事识字,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里”时,我给学生讲故事:一天,有一个年轻人向一位老人问路,年轻人高喊了一声:“喂,到王家屯还有几里?”老人随口答道:“五亩地。”年轻人说:“真怪,你们这里的路程怎么不论里?”“是啊!要是论礼(里)的话,你应该喊我一声老大爷再问路。”年轻人自知失礼,连忙赔礼。老人这才和气的告诉他:“这里离王家屯还有三里路。”

  5.日常生活中识字。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日常生活中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如:在校园的板报里找一找你认识的字、在上学路上找一找标语里、广告里你认识的字、在动画片里、商场里找一找你认识的字……这些都是能充分利用的识字活教材。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有意培养学生的识字意识。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8

  也许是偏爱,我一直在追求语文教学中一种新的“章法”,其实就是一种不受僵化模式羁绊的自由灵活的语文教学的本真之法。这种新法无名,故叫它做没有“章法”的语文教学。

  金东方小学的张辉玲老师的语文教学,就很没有“章法”。

  张辉玲老师教了17年数学,主动要求改教语文,郑校长竟毫不犹豫拍板决定。不过当年她应聘时,她自身的语文素养倒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她教的小学四年级学生,一学期背诵100首诗(词、曲),几百条成语,学习200个成语故事,400首儿歌,谚语、歇后语,《增广贤文》全文。还试写日记、诗文。

  她一学期仅用两个月时间上完(准确地说是学生读完)教材上的课文,其余时间都在广读精背,最后用一点时间“突击备考”。

  她平时从不留书面作业,统一派发的练习题一题都不做,只有背诵和写日记。

  上面发的《寒假作业》也不做,作为自由阅读材料,学生假期主攻“小学对课”(即对韵知识、对联知识、对联故事等),做“一字对”、“四字对”、“多字对”的训练。

  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开始就显现出了它的活力和生气,我把它称之为“大阅读”语文教学。我早想为这样的教学说几句话,但心有余悸,因为我们习惯了用考试论成败的僵化的检验尺子来“量化”某种教学方法。上学期期末统考,因出题侧重能力,所以这个班破天荒跃居首位。我这才有了点底气,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呐喊几声。

  张老师的语文教学没有“章法”,是没有应试语文教学的“章法”,其实,多读多写,恰是最有价值的语文教学的正道章法。

  走进张老师的课堂去感受语文学习的那种本真的自由和畅快,你便对语文教学的前景充满信心。

  下边是我在这个班“推门”听课的见闻,不妨与大家分享:张老师三言两语讲了本节课学习几首宋词的任务后,只听见一片查字词典的淅淅声和抑扬顿挫的诵读声,老师也在投入地自读。使人想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的读书场景。我不停地游走于孩子们中间,问了一些对词的理解的问题(自然与古汉语知识无关),没想到他们基本上未被问住。读到最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就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中“独倚”一词做一个动作。一名孩子走到窗前(他们教室的窗正面对长江),倚窗远眺,做出若有所思状。准确地表现出“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意境。此时,还需要我们去唠叨地做分析吗?

  写这篇短文时,看到了新修改的语文课程标准,我感到,张老师的无“章法”似乎应了新的课标的要求。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小陈,各科学习成绩都不理想,任课老师为了他的学习成绩费劲了心思,可谓是苦不堪言。在我的语文课上他的话特别的少,看到其他孩子在我的语文课上都有所收获,但他就只能在一旁傻傻的看着,我特别为他着急。有一次我把他叫到我跟前跟他聊了聊。他告诉我,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挣钱了,是他的奶奶在家里带他的。记得有一次放学,我在校门口遇到了他奶奶,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皮肤黑黑的,身子很弱小。奶奶就牢牢的牵着孙子的小手,深怕他在拥挤的人群中走丢。他奶奶看到我就跟我说了一句话:“我们家小陈读书读不来的哦。”听到他奶奶这么直白的话语,我唯有微笑以对。我知道,他奶奶根本没有能力去教他读书写字,我知道,他爸爸妈妈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根本没有机会教他读书写字。我知道作为他的语文老师,我得尽我所能,多教会他一些知识。在别的孩子读课文的时候,我悄悄地带他巡视了班上每个孩子,看了同学们在认真地读课文,他终于按耐不住,并轻声细语地对我说:“老师,我也要读课文。”听了他的话我非常高兴,兴奋地对他说:“老师期待你的进步。”小陈没认识几个字,根本就没有办法把一篇课文读通顺。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认字,又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小老师给他带读。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明显感觉到小陈真的进步了,一篇简单的课文能够读通顺了。当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得时候,他的脸上洋溢出一种和别人不一样的笑容。

  小陈的`事情,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头鱼》。

  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鱼儿,很瘦小孤单。

  主人喂食时它总也抢不到,最多只能吃些别的鱼剩下的残渣碎末。平时它常孤零零地在鱼外游荡,似乎谁都可以欺负它。万幸的是,终于有一天主人发现它是如此可怜,打那以后喂食时都先在它身边撒些饵料。不想这一些微不足道的举动,竟改变了小鱼的命运,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聪明的鱼儿们渐渐地发现:只要在小鱼的周边就一定能得到食物。于是一星期以后一个颇为壮观的场面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小鱼,领着一个偌大的鱼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条小鱼儿竟然成了“头鱼”。从此它再也不会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边、角落,而是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地做着“领头鱼”,俨然开始统帅起整个鱼群。

  主人不是教育学家,他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把任何一条鱼都培养成“头鱼”“统帅”。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哪怕他是一个“差生”,也很有可能让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创造出更大奇迹,在孩子本身,更在于你我的关注。

  一个月的培训,一路走来,虽然有些疲惫,但是收获却是满满的,感受也是幸福的。培训的每一天里,都有思想火花的碰撞、冲击,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升华,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提升。在这一个月里,我们总共听了13位专家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或宏观,或微观的讲座,心灵一次次地受到熏陶,眼界一次次地得到拓宽,并一次次认识到到自己各方面知识的匮乏。

  一、实——工作生活化,学习生活化,生活精神化

  一个月来我们听着专家的讲座,虽然杭城的冬季比我们所在的城市温度要低上好几度,但我们的心里是暖暖的。因为从专家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他们对于我们学术上的滋养,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所带给我们的影响。首先,他们很谦逊,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一点专家的应有的派头,只有当他们站到讲台上的那瞬间,学者的气场才会释放出来;其次,他们的讲座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有高端前沿的理论,又有深入实践的思考,可以引起我们的共鸣与思考,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实践。

  二、新——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停在原处

  现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如潮水涌来,无论我们愿意或不愿意,都将成为其中的一员,差别仅在于“愿意的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命运拖着走。”那么,我想给我们授课的这些专家就是那些领着我们走的人。首先,要有开阔的视野,像摄影、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都是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其次,要有独特的视角,郑桂华老师的讲座之所以让我们耳目一新,就是因为她对作文教学所作的全新的诠释,惊叹于她的作文课居然可以这么教,而且背后还有着强大的理论系统的支撑,着实让我佩服至极;第三,要学会思考,做好人生的“四则运算”题,在专业的发展上制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加倍努力,除去一切障碍,减掉一些借口,乘胜追击,从专业发展的羊肠小道,走向发展的汽车大道。

  三、专——三英寸宽,一英里深

  邓夏秋老师的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一不小学就成了主角。”其实,这些天我们所接触的这些专家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都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深入研究、深入思考,专注一点,做大做强,这才成就了他们的“专”。在课程设置上,既有专家理论指导又有学员教学实践、还有我们的草根论坛,既有学科理论知识又有现代信息技术,既有课题论文的指导又有名师示范的引领,让我见识到每一位专家在各自领域里所取得的不菲的成就。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努力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才能走的更深、更远。

  每一次的讲座都是那么朴实却令人回味无穷,老师们对于课堂教学、对于文本解读、对于教育科研那种独特的视角,着实让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希望自己今后在教学实践中会去深入研究并付诸实践,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告诉自己,奔跑吧,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停在原处!

  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我如往常一样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我的语文课堂。记得那一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充满理性的课文《蝙蝠和雷达》。初步梳理了课文,我让学生朗读课文。潘奕帆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他朗读的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三行46个字的一段话,潘奕帆同学竟然读错了好几处地方,“清朗的夜空”读成了“晴朗的夜空”,“越来越近”的后面加了一个“了”字,“接着传来了隆隆声”又漏了一个“了”字。底下的同学一边不时纠正着他的错误,一边偷偷地笑着。读完后,潘奕帆不好意思地用手摸着后脑勺面红耳赤地望着我。

  我完全能理解此时此刻潘奕帆同学的尴尬与窘迫,于是我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老师发现我们潘奕帆同学读书有三绝。”这时,其他同学都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我大声地说道:“潘奕帆同学的读书三绝是一绝错字,二绝漏字,三绝添字。一次性就能读出三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听我这么一说,潘奕帆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脸灿烂地坐下了。从此,“三绝”成为我们班同学读书时的口头禅。朗读时只要谁读错了,其他同学就会“一绝、二绝、三绝”地提醒着,朗读的同学也会马上愉快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为什么孩子们能愉快地在他人的建议中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幽默语言评价的魅力吧!很多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在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的批评拐个弯,让批评以幽默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里我不由地想起这个学期9月11日听卢红花校长上的《循环小数》一课上的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课堂上当卢校长看到有些同学课桌上立着的名片朝向学生自己时,卢校长笑眯眯地说:“有的同学把名字朝向自己,是生怕自己会忘了自己的名字。”在一片欢笑声中,那些同学急忙把名字朝向了前面。还有一个细节,卢校长让学生用语言表述24。3纯循环小数和0。85454循环小数有什么区别?看到教室里很多学生都没有举手,卢校长就真诚地对学生说:“你们都这么客气,不举手发言。”卢校长刚说完,几个学生就不客气地举手了。再如,记得一次听陈良平校长《射线》一课,陈校长或夸张惊奇的语言描述,或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那条一头会无限延伸的射线也随着陈校长洋洋洒洒的描述似乎在一直延伸延伸再延伸,仿佛真的要穿墙而出。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经说:“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创造。幽默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情感“气候”,温暖学生,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成长,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师者,幽他一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9

  《 四季》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课文分为四小节,以拟人化的口吻描述了四季不同的特点和代表性事物,篇幅不长,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丽景观的赞赏和热爱。

  一、抓住学段重点,紧扣识字教学

  整堂课,贾老师能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教态亲切,尤其是对识字教学,她投入了大量时间,落实的比较到位,教学体现了年级特点,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得调动起来。

  识字教学是重点。识字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起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广泛的阅读。一年级的学生,主要活动刚开始由游戏逐渐向课堂学习过渡,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强,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要求的识字量大,而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差。在识字教学中,贾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有趣味的教法,创造性把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采用了“摘苹果”的游戏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巩固生字的过程中采用了猜谜语的方式如:大雨压到一座山——雪……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扎实有效。

  二、注重阅读教学,加强学法指导

  在课文的学习中,她先带领学生学习“春”这小节,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再说一说还可以从哪儿知道春天来了?然后总结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第二、三、四小节,体现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强化拓展延伸,培养说话能力

  拓展延伸环节,贾老师采用了仿写句子的方式进行,她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再说一说,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促进了学生对各个季节的深入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但是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本节课,我有以下粗浅的建议:

  1、减少教学环节,加强朗读训练。低年级除了字词教学外,要教会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年级学生因理解能力有限,对于句子的节奏把握不够好,断句不够正确,需要加强训练。

  2、加强背诵指导,注重知识点的落实。

  总的来说,贾姣姣老师作为一个刚入职三年的老师,课堂教学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灵活自如,显得非常熟练,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0

  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的、无邪的,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只要是老师说的,都会认为是对的、好的。因此,在教学上,更容不得老师有任何的失误、错误。

  一年教语文,我从如何布置语文作业,如何批改作业,如何备语文课,那种什么都不会的起点开始,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一次一次的向师傅请教,力争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我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期望自己的教学不是机械的、枯燥的。因为这样的教学,终究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对于孩子们,我也可能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因此,我试着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活泼,以调动孩子们的用心性。

  例如,在教学写字时,我不再是让他们一遍又一遍机械地抄写,而是透过自己的想象,把字跟孩子们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记住字形了。例如在教“鸟”这个字时,我先把一张小鸟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第一笔“丿”,是小鸟头上的那根羽毛,下面的部分是小鸟的.头和眼睛,因为长得小,写字时头和眼睛部分也要写得小。再下面是小鸟的身体,比头大一些,写字时也要把身体部分写得大一点。这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后孩子们也很快地记住了它的字形。

  我惊讶于新教材资料的新颖,识字编排上的形式多样,同时又为一年级上下册要认识700多个汉字—那么大的识字量所深深震撼。下面我就一年来的识字教学进行反思。

  一、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到达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务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搞笑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比如《在家里》一课,我让学生透过家里的照片,展示、介绍自己家里的陈设,创设一种家人在一齐的场景,让学生介绍家里的每一个人晚饭后在做什么。这样一引导,使他们对相应的词语产生兴趣。学生情趣盎然,认真地读、记词语,学生在这种简单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牢牢记住了汉字。

  但是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透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简单、搞笑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我从每一天早晨读书时间抽出5分钟乐称为“文化早餐”时间。早餐资料分别为识字“游戏点心”、拼音“水果拼盘”……学生兴趣十足。其中,识字“游戏点心”的宗旨就是透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

  二、倡导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提高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会认了很多字,但有的学生能够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潜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必须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潜力,实现优势互补。

  刚入学的儿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此刻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透过我两个半月的培养,学生已初步构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能够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到达互相帮忙、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能够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忙,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忙。

  2、聘任“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状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能够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能够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用心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拓宽识字途径,扩展读的数量

  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名称认下;把自己家的春联认下;把常吃的方便面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认下等等,在班会时间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1

  今天上完了三拼音节,下午立刻又开始了YW的学习,想在国庆长假前结束声母的教学。以便让孩子们有一个复习巩固的时间。

  出示情境图,孩子们基本能说出图意,根据孩子说的意思,我问:“从中你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了吗?”小朋友们答感受到了。于是引入乌鸦反哺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要懂得孝顺父母,从小就要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学习上也要努力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孩子们好象听懂了,接着就开始学习这两个声母,以及相应的整体认读音节。

  主要是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孩子们先自己读,再听录音,再读给同学听,最后齐读。发现现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还蛮好的。

  放学的'作业,是让小朋友们把学过的声母各写三遍。想着让他们先复习一遍所有的声母,明天的学习(连图)应该会顺利些。

  由此想到一年级的预习,觉得从现在开始也就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着预习,不明确说出是预习,只作为作业明确地布置给学生,以此慢慢教给孩子们,预习的习惯大概可以在一年级培养起来。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2

  孩子们读书

  今天终于让孩子们给同学读书了。

  开始有不少小朋友举手。可是上台后发现孩子们读得结结巴巴的,根本没法听懂他们读的内容。只得让他们上位,说:“上位认真读熟,等你读熟的时候,我们再听你的.读书。”最后好不容易,有一个读三字经的小朋友上来了,嗯,读得很流畅,我想她大概已经会背了。

  好好地表扬了一翻,要求孩子们就要达到这个样子才好。回家好好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读熟它,与同学们分享。

  下课了,有孩子报明天早晨要读。这一次没有再象刚才那样随便抽,我让他们一个个在我面前先读读过关,再决定是否让他们明天读。四个孩子选了一个,读得比较流畅,告诉他回家再读读,明天就由他来上晨会,小家伙高兴极了。其他的几个有点失望,又鼓励了一翻,高高兴兴地上位了。真希望这一次能给他们触动,让他们爱上读书。

  阅读

  这几天发现不少的孩子带书来看,顺手翻看,发现不少孩子带的是画报:《奥特曼》《幼儿画报》等,字很少,也没有拼音,觉得这些不能帮助孩子们利用拼音进行阅读。特别是《奥特曼》全是图,而且对孩子们来说有暴力影响的倾向,于是提醒孩子们多读一些有拼音的读物,让我们在了解故事的时候巩固汉语拼音。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3

  在本资料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看图说话学拼音的模式开始失去新鲜感了,自我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同一个方法用久了会让学生感觉“疲劳感”,没有新意。所以在第二课时学习认字的环节中,我就改变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采用游戏“摘果子”。方法很简单,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再在上方画几个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写在果子里,让学生来拼读,读对了,这个果子就被摘走了。为了加强学生的兴趣,我还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写在果子上方。

  这样一来,学生可来劲了,都想摘到果子,课堂十分活跃。等到学生音节拼读得熟练了以后,我再出示字型,让音节和字一一对应。然后去掉音节,让学生看着字型来叫出果子的名字。这样从音――音形结合――形,学生几个回合下来掌握的.状况就比较好。当然在“摘果子”的游戏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在游戏过程中整个课堂气氛好,学生用心性高。但是没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却似乎表现得和不高兴,有几个甚至拍打桌子。就应要让学生明白即使你没有被请到发言,你也要礼貌、礼貌地听或者看着其他小朋友的发言。想想自我的答案和他一样吗?如果有不一样的再举手补充。而不是只看到自我没有被邀请到就表现出很生气的样貌,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也是不礼貌的表现。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4

  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读进去,才能进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学生静心读书是教学之本,而教师对文本的分析只是枝叶。我们要把读(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用读来穿针引线,带动课堂。既要根据不同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又要明确每次读的任务,使读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层次性、实效性。教师要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如默读,既要教给学生概括要点、理清行文思路、揣摩语言、感悟思想感情、鉴赏评价的方法,又要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动笔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这样,通过多次的阅读实践,学生才能具有阅读能力。

  随着社会的前进,科技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导学生上网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课后推荐相关读物,以增加对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了解,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所展示的魅力有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到字、词的认识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板书在黑板上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组词以及对字、词认识和方法,最多是让学生查查字典,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对它的了解。其实,当你走进现代教学媒体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语文资源的魄力无限。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课文《童年的发现》中有个词“草履虫”,学生在课前也进行了预习,知道“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形状象草鞋底,生活在停滞的淡水里,吃细菌、水藻等,身体周围有纤毛,是它的运动器官。在课堂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眼中的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并非是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却似象非象,可有的同学却又表述不清。望着这些基本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孩子,望着这些似懂非懂的学生,我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教学,从自然这门学科中搜寻“草履虫”,学生望着课件中在蠕动的草履虫,不仅知道了“草履虫”长得样子,还知道了“草履虫”何以而得名。比如低年级的课文中,让学生对字、词的了解更加有意思,学生像欣赏动画片一样极为兴趣。如: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中《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学生印象中的“小画家”是什么样?很抽象,可是多媒体一展示,学生乐了,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一幅幅画面栩栩如生、形象直观。

  总之,语文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充分地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语文活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面貌的改变,努力使语文教学新鲜、活泼、丰富起来。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5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觉得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尽可能多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这是我在平时的课堂上很注重的内容。尤其是对于像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生性活泼好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坚持一节课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老师讲课。可是,在一堂语文课上,孩子们的反应就完全改变了我最初的思维定式。

  那是一个星期四上午的第二节课,连续上两节语文课,孩子们难免有些疲惫的情绪,第一节课我进行了课文的讲解,自认为比较生动,但毕竟是上午的第一节课,听讲的人还是很多的。按照往常,第二节课,主要是生字的教学,我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解笔画、笔顺,以及每个字的组词,当我讲到“台”这个词组词的时候,我问道: “ ‘台’字组词,谁知道?举手!”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答案,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表情。当我一再的问道:“还有吗?还可以组什么词呢?”的'时候,全班安静了。“还可以组‘台风’啊!”我说道。“什么是台风?”一学生高声问道。我挑逗似的说道:“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呢?”孩子们笑着大声地喊道:“想!”“那你们安静下来老师就告诉你们什么是‘台风’”我说。听到我说这句话,班上那些调皮的也不在打闹了,班长也大声的在整顿纪律,大家都慢慢的安静下来,听我说着这个所谓的好听的“故事”。于是呢,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幅世界地图,详细地讲解什么是“台风”,“台风”是怎么来的,“台风”来到我们国家的时候会怎么样,以及它带来的危害。当时,全班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很认真的听,生怕会错过什么似的。

  虽然,这样的例子对于其他老师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对于我不一样,我们班平时很少这么安静,另外,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小插曲,让我真正懂得了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在那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很好的运用了这点,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时不时的穿插一点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随笔04-14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04-04

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随笔04-11

语文教学随笔04-08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5篇04-14

语文课教学随笔04-15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02-08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随笔8篇04-14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15篇04-1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

  一轮学生带到毕业,真的有点淡淡的不舍。又开始教一年级了,拿到班里学生的资料,马上看了起来,我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在我看来这一点很重要。一看到“晓阳”的名字,便印象深刻,晓阳姓李,妈妈和我一样也姓邵,而且名字和我儿子只有一字之差。真巧啊!

  第一次见到孩子们,是开学前的亲子活动,我们在学校的门厅迎接着孩子的到来。我仔细观察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个个都很可爱,我要尽快把名字和每张小脸对上号。一个瘦瘦的小不点闯进了我的视线,他几乎是拽着妈妈走进学校的',满脸的兴奋,看到我大声地喊:“老师好!”看来对学校生活很期待,这是个好的开始。我问:“欢迎你,小朋友!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啊?” “老师好,我叫李晓阳。”孩子很有礼貌,说话声音很响亮,看来幼儿园教育的非常好!妈妈在一边,一直脸上带着微笑,满意地看着儿子。“哦,我知道了,你妈妈姓邵吧,和老师一样,你一定记的住怎么称呼我。”“恩,邵老师好!”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妈妈和小家伙默契地相对一笑,然而又对我刚才的言语有点奇怪。小家伙拉着妈妈的手,向二楼教室走去,一边走,一边问:“妈妈,老师怎么知道你姓邵啊。”“老师很了不起啊,她还知道晓阳很想上学,要做好孩子呢。”

  上午的活动很精彩,每个孩子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丙烯颜料在T恤上,合作完成一套亲子装,完成后,我们要把自己的作品穿在身上,上台秀一秀。我忙着组织大家,兼职摄影师,不时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并没有太多时间关注晓阳。

  不过他已经有点与众不同了,照片里那个扭过头去的孩子就是晓阳。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2

  任教一年级语文今年已是第6个年头,早已习惯了孩子们的天真、稚嫩,回顾走过的六个春秋有失也有得,可谓喜忧参半。

  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只要是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好的,任你家长如何解释,他只相信老师。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严格要求自己完美些,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方面的养成。

  还记得在二小见习接触的也是一年级的孩子,一个月后回到师范我和同学聊天时总是说以后我绝对不会上一年级的课,一年级的孩子太不听话了。没想到毕业后短短12年的教学生涯就有6年是教一年级。所以有时烦有时也会牢骚几句。但是现在返回去想虽然每年都在教一年级,但是每年都有不同的收获。反思这几年的`教学:在缪源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孩子学得不够扎实。洪家的孩子可以说是最难教的,学前的基础不过关是原因,反思自己的教学:机械、枯燥的学习其实也是很难提高质量的。今年在中小,说句实话真得学到了不少,就自己的课堂来说我更加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自练自说。

  四月有幸到婺源听课,高林生老师的话让我从内心觉得学生的自主在课堂上真得真得好重要,所以我现在上课总是尽量让学生快乐,尽量让学生笑出声来。从于永正、薛法根等名师的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现在我上课时总会提醒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带着思想去写字,这在以前我总是认为不必去花时间来练习的。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也许我用心了或许学生学得还是不尽人意。因此我会试着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更活泼,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学得更快乐。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3

  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的、无邪的,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只要是老师说的,都会认为是对的、好的。因此,在教学上,更容不得老师有任何的失误、错误。当看到这些孩子坐到教室里眼睛不停的张望,打量着老师,抚摸着崭新的书包,我强烈的感受到孩子天生就是来学习的。在这片净土,摆在孩子面前的这幅巨画,我该怎样引导他们来填充才会变得五彩斑斓呢?我猛然一惊——小学老师的工作不要那么复杂,唯一可做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我悟出了一些头绪。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

  中学

  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的最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

  看,今天谁能得到小红花。”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和一年级的孩子呆在一起,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天真、活泼。他们那没有修饰,没有掩饰过的情感不由自主的言溢于表。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更应该尊重和善待孩子的天真。如我在教象形字“禾”时,孩子问“为什么禾苗的穗是往下垂的,我们这个字却不那样写呢?为什么会发明象形字呢?”这样一问下面的孩子都哄动了。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我首先给予肯定,表扬了他善于思考,并给他们讲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鼓励他们以后自己去发现探索。如果这个时候老师因为赶进度生气或者直接不答的话,或许以后孩子的探索精神就从此夭折了。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质朴。因此在课堂中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对学生循循善诱,对学生对老师都有益处,作为教师应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形象!

  以上几点仅是我个人粗陋的观点,希望同行能给我多提供点更宝贵的经验,让我在识字教学中能得心应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4

  当你把目光投向自然时,语文在自然中;当你把目光集中在书本上时,语文在书本上;当你把目光望向人群时,语文在人群中……语文的学习不仅在课堂上,留心生活中的只言片语,大街上的广告牌,街头小报,市井之语,那都是语文,甚至孩子无邪的语言排列组合,那仍是语文,甚至是最好的不加修饰的语文。

  当你把这些纳入眼中,放在心里,你的语文就学活了。

  学生的作文缺乏的是爱,这种爱不仅表现在人与人之间,更在把悲悯的目光望向自然自在的万物,对严肃的事情不调侃,对苦难崇高的尊敬,这些事物不会因世事变更而更改。就算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仍是重中之重,树人,立人仍是重点。

  没有人文性的语文只是无情的工具,当然没有基础性的语文也只能是一团乱麻。所以语文抓基础,重人文。

  语文靠积累,需要慢功,太聪明的人学不好语文,因为聪明的人爱偷懒。也许聪明人能考好语文,但是绝不会把语文作为灵魂的东西去学习。所以工具性的东西只会把人塑造成机器,所以语文中的爱,不仅在学习语文上,在写作上,在生活中,而是三者浑然一体。

  喜欢教初三,因为喜欢总结,也许有一份虚荣,这个我不讳言。当把中考语文考试的几大块运用于教学中时,我更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它像一个网络,在我脑海里清晰可辨。我不需要纸质材料,只要我在,我就可以挣出一套有一套材料。

  不入流的语文教学,人与知识全忘掉。

  三流的'语文教学,记住了人,忘了知识。

  二流的语文教学,记住了知识,忘了人。

  一流的语文教学,人与知识全记住。

  超一流的语文教学,物我两忘,臻于化境。

  你要在语文中找到自我,也要在自我中找到语文。

  澎湃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远距离的观望这个世界,不要太理性,大悲悯的情怀,这是写作上的追求,也是我追求的“语文味道”。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5

  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有8个小节,相比前面的课文,不但篇幅较长,不容易读好,而且理解内容也有难度。在吸取了学习《看电视》一文的教训后,我谨记“多读方能自悟”的原则,帮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为学习下一课《月亮的心愿》打好基础。

  我至少花了将近20多分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并着力训练他们最感兴趣的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初步体验读书的快乐。我也时不时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激励他们:“你们读书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声音比以前更精神了,能读好问句,真棒!”……在老师的鼓励,同伴的夸奖中,孩子们读书热情比较高,抢着当众表演朗读。

  在他们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就以“你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文中语句说明小峰是个好孩子,我相机板书“摆棉鞋在阳光晒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床前”,让学生体会到小峰做事细心,再指导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注意让学生留意画面人物的表情,指导他们把意思说清楚。同时联系课文前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小峰的妈妈是个孝顺老人的好妈妈。

  以上学习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因为给予给孩子的读书时间很充足,让学生真正进入故事情境,和老师一起与文本对话,这真是验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再想一想,觉得自己组织读书的方式也有待改进。虽然大多数孩子开始喜欢朗读,学会了和同桌合作读书,互相正音,但是除了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外,得多运用竞赛的方式,激发起孩子们你追我赶的上进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的确,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关键是要学好字词,对于阅读教学,就应该在宽松的环境下,有充裕的时间尽情朗读,不为别的,只为培养读书兴趣,提高朗读的积极性,那么,所有他们该理解的问题,能感悟的内容,也都通过朗读解决了。只要自己今后能继续强化这方面的认识,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语文,应该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6

  这是一节能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而又充满情趣,具有时代气息的低段阅读课,这节课在设计中有以下特点:

  一、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读书内化”的阅读教学规律,本课设计了“初读──精读──熟读──背诵”四个环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直接地、反复地接触课文。从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到有感情地朗读,到择段背诵,以至全文背诵,“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指导思想和训练的层次性十分明确。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强化阅读教学的多功能,在读中识字、学词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进行口语交际,拓展想象,学会合作、创新、竞争和评价;在读中认识四季,抒发爱美的情怀。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知识、长本领、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二、努力开掘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丰富的、整合性的、视野开阔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课教学,在课前要求学生了解四季的知识,画画自己最喜爱的`季节。在课堂上,他们借助图、景理解课文,学习语言;观看动画课件,展开想象;朗读课文,练习说话。这些充盈着情感的教学,引发了儿童的共鸣,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学习实践。课未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已有的经验仿编儿歌,激活儿童的求异思维,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运用语言的规律,享受美的情趣和创造的乐趣。整节课的教学,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实现了课内外、学科间、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联结、贯通、互补,语文课堂教学也因之更充实、更具活力。

  三、改革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阅读教学是个性化行为”。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以学定教,把原本属于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一是选择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然后再选择自己的伙伴进行合作学习,学习的结果也让学生自己汇报、补充,教师只是中国拨作用。二是评价权。学生的朗读,发言尽量让他们去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活动形式有个体独立、同桌之间、群体小组、男女生分队、自由组合等等,教法生动活泼,学法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与交往是发展的源泉。”这些活动有静有动,实效性强,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由于没有拘束、强制,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在动静相间的活动中,在自主与合作、主动与互动中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大面积地参与,自始至终地参与,差异性地参与,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世界。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7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才能让学愉快轻松的识字呢?下面,我谈谈这学期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邮递员送信……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教会学生手、脑并用记住字形。听课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又是很难掌握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同时运用手、脑去积极地捕捉知识。第一、学生举起小手和老师共同书写,边写边读出笔画,检查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及笔顺和书上田字格中的`字是否一样。第二、动手写一写。先描一描黑色的、红色的范字,然后自己在田字格中写四个。再比一比自己是不是比范字写得好。第三、看谁能组个词、说句话。

  3.小组学习生字,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特别是从一年级就开始让学生这样自主、主动学习,如果坚持下去的话,石老师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会不同凡响。

  4. 利用故事识字,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里”时,我给学生讲故事:一天,有一个年轻人向一位老人问路,年轻人高喊了一声:“喂,到王家屯还有几里?”老人随口答道:“五亩地。”年轻人说:“真怪,你们这里的路程怎么不论里?”“是啊!要是论礼(里)的话,你应该喊我一声老大爷再问路。”年轻人自知失礼,连忙赔礼。老人这才和气的告诉他:“这里离王家屯还有三里路。”

  5.日常生活中识字。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日常生活中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如:在校园的板报里找一找你认识的字、在上学路上找一找标语里、广告里你认识的字、在动画片里、商场里找一找你认识的字……这些都是能充分利用的识字活教材。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有意培养学生的识字意识。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8

  也许是偏爱,我一直在追求语文教学中一种新的“章法”,其实就是一种不受僵化模式羁绊的自由灵活的语文教学的本真之法。这种新法无名,故叫它做没有“章法”的语文教学。

  金东方小学的张辉玲老师的语文教学,就很没有“章法”。

  张辉玲老师教了17年数学,主动要求改教语文,郑校长竟毫不犹豫拍板决定。不过当年她应聘时,她自身的语文素养倒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她教的小学四年级学生,一学期背诵100首诗(词、曲),几百条成语,学习200个成语故事,400首儿歌,谚语、歇后语,《增广贤文》全文。还试写日记、诗文。

  她一学期仅用两个月时间上完(准确地说是学生读完)教材上的课文,其余时间都在广读精背,最后用一点时间“突击备考”。

  她平时从不留书面作业,统一派发的练习题一题都不做,只有背诵和写日记。

  上面发的《寒假作业》也不做,作为自由阅读材料,学生假期主攻“小学对课”(即对韵知识、对联知识、对联故事等),做“一字对”、“四字对”、“多字对”的训练。

  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开始就显现出了它的活力和生气,我把它称之为“大阅读”语文教学。我早想为这样的教学说几句话,但心有余悸,因为我们习惯了用考试论成败的僵化的检验尺子来“量化”某种教学方法。上学期期末统考,因出题侧重能力,所以这个班破天荒跃居首位。我这才有了点底气,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呐喊几声。

  张老师的语文教学没有“章法”,是没有应试语文教学的“章法”,其实,多读多写,恰是最有价值的语文教学的正道章法。

  走进张老师的课堂去感受语文学习的那种本真的自由和畅快,你便对语文教学的前景充满信心。

  下边是我在这个班“推门”听课的见闻,不妨与大家分享:张老师三言两语讲了本节课学习几首宋词的任务后,只听见一片查字词典的淅淅声和抑扬顿挫的诵读声,老师也在投入地自读。使人想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的读书场景。我不停地游走于孩子们中间,问了一些对词的理解的问题(自然与古汉语知识无关),没想到他们基本上未被问住。读到最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就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中“独倚”一词做一个动作。一名孩子走到窗前(他们教室的窗正面对长江),倚窗远眺,做出若有所思状。准确地表现出“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意境。此时,还需要我们去唠叨地做分析吗?

  写这篇短文时,看到了新修改的语文课程标准,我感到,张老师的无“章法”似乎应了新的课标的要求。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小陈,各科学习成绩都不理想,任课老师为了他的学习成绩费劲了心思,可谓是苦不堪言。在我的语文课上他的话特别的少,看到其他孩子在我的语文课上都有所收获,但他就只能在一旁傻傻的看着,我特别为他着急。有一次我把他叫到我跟前跟他聊了聊。他告诉我,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挣钱了,是他的奶奶在家里带他的。记得有一次放学,我在校门口遇到了他奶奶,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皮肤黑黑的,身子很弱小。奶奶就牢牢的牵着孙子的小手,深怕他在拥挤的人群中走丢。他奶奶看到我就跟我说了一句话:“我们家小陈读书读不来的哦。”听到他奶奶这么直白的话语,我唯有微笑以对。我知道,他奶奶根本没有能力去教他读书写字,我知道,他爸爸妈妈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根本没有机会教他读书写字。我知道作为他的语文老师,我得尽我所能,多教会他一些知识。在别的孩子读课文的时候,我悄悄地带他巡视了班上每个孩子,看了同学们在认真地读课文,他终于按耐不住,并轻声细语地对我说:“老师,我也要读课文。”听了他的话我非常高兴,兴奋地对他说:“老师期待你的进步。”小陈没认识几个字,根本就没有办法把一篇课文读通顺。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认字,又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小老师给他带读。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明显感觉到小陈真的进步了,一篇简单的课文能够读通顺了。当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得时候,他的脸上洋溢出一种和别人不一样的笑容。

  小陈的`事情,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头鱼》。

  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鱼儿,很瘦小孤单。

  主人喂食时它总也抢不到,最多只能吃些别的鱼剩下的残渣碎末。平时它常孤零零地在鱼外游荡,似乎谁都可以欺负它。万幸的是,终于有一天主人发现它是如此可怜,打那以后喂食时都先在它身边撒些饵料。不想这一些微不足道的举动,竟改变了小鱼的命运,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聪明的鱼儿们渐渐地发现:只要在小鱼的周边就一定能得到食物。于是一星期以后一个颇为壮观的场面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小鱼,领着一个偌大的鱼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条小鱼儿竟然成了“头鱼”。从此它再也不会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边、角落,而是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地做着“领头鱼”,俨然开始统帅起整个鱼群。

  主人不是教育学家,他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把任何一条鱼都培养成“头鱼”“统帅”。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哪怕他是一个“差生”,也很有可能让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创造出更大奇迹,在孩子本身,更在于你我的关注。

  一个月的培训,一路走来,虽然有些疲惫,但是收获却是满满的,感受也是幸福的。培训的每一天里,都有思想火花的碰撞、冲击,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升华,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提升。在这一个月里,我们总共听了13位专家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或宏观,或微观的讲座,心灵一次次地受到熏陶,眼界一次次地得到拓宽,并一次次认识到到自己各方面知识的匮乏。

  一、实——工作生活化,学习生活化,生活精神化

  一个月来我们听着专家的讲座,虽然杭城的冬季比我们所在的城市温度要低上好几度,但我们的心里是暖暖的。因为从专家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他们对于我们学术上的滋养,更重要的是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所带给我们的影响。首先,他们很谦逊,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一点专家的应有的派头,只有当他们站到讲台上的那瞬间,学者的气场才会释放出来;其次,他们的讲座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有高端前沿的理论,又有深入实践的思考,可以引起我们的共鸣与思考,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实践。

  二、新——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停在原处

  现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如潮水涌来,无论我们愿意或不愿意,都将成为其中的一员,差别仅在于“愿意的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命运拖着走。”那么,我想给我们授课的这些专家就是那些领着我们走的人。首先,要有开阔的视野,像摄影、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都是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其次,要有独特的视角,郑桂华老师的讲座之所以让我们耳目一新,就是因为她对作文教学所作的全新的诠释,惊叹于她的作文课居然可以这么教,而且背后还有着强大的理论系统的支撑,着实让我佩服至极;第三,要学会思考,做好人生的“四则运算”题,在专业的发展上制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加倍努力,除去一切障碍,减掉一些借口,乘胜追击,从专业发展的羊肠小道,走向发展的汽车大道。

  三、专——三英寸宽,一英里深

  邓夏秋老师的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一不小学就成了主角。”其实,这些天我们所接触的这些专家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都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深入研究、深入思考,专注一点,做大做强,这才成就了他们的“专”。在课程设置上,既有专家理论指导又有学员教学实践、还有我们的草根论坛,既有学科理论知识又有现代信息技术,既有课题论文的指导又有名师示范的引领,让我见识到每一位专家在各自领域里所取得的不菲的成就。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努力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才能走的更深、更远。

  每一次的讲座都是那么朴实却令人回味无穷,老师们对于课堂教学、对于文本解读、对于教育科研那种独特的视角,着实让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希望自己今后在教学实践中会去深入研究并付诸实践,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告诉自己,奔跑吧,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停在原处!

  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我如往常一样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我的语文课堂。记得那一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充满理性的课文《蝙蝠和雷达》。初步梳理了课文,我让学生朗读课文。潘奕帆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他朗读的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三行46个字的一段话,潘奕帆同学竟然读错了好几处地方,“清朗的夜空”读成了“晴朗的夜空”,“越来越近”的后面加了一个“了”字,“接着传来了隆隆声”又漏了一个“了”字。底下的同学一边不时纠正着他的错误,一边偷偷地笑着。读完后,潘奕帆不好意思地用手摸着后脑勺面红耳赤地望着我。

  我完全能理解此时此刻潘奕帆同学的尴尬与窘迫,于是我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老师发现我们潘奕帆同学读书有三绝。”这时,其他同学都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我大声地说道:“潘奕帆同学的读书三绝是一绝错字,二绝漏字,三绝添字。一次性就能读出三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听我这么一说,潘奕帆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脸灿烂地坐下了。从此,“三绝”成为我们班同学读书时的口头禅。朗读时只要谁读错了,其他同学就会“一绝、二绝、三绝”地提醒着,朗读的同学也会马上愉快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为什么孩子们能愉快地在他人的建议中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幽默语言评价的魅力吧!很多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在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的批评拐个弯,让批评以幽默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里我不由地想起这个学期9月11日听卢红花校长上的《循环小数》一课上的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课堂上当卢校长看到有些同学课桌上立着的名片朝向学生自己时,卢校长笑眯眯地说:“有的同学把名字朝向自己,是生怕自己会忘了自己的名字。”在一片欢笑声中,那些同学急忙把名字朝向了前面。还有一个细节,卢校长让学生用语言表述24。3纯循环小数和0。85454循环小数有什么区别?看到教室里很多学生都没有举手,卢校长就真诚地对学生说:“你们都这么客气,不举手发言。”卢校长刚说完,几个学生就不客气地举手了。再如,记得一次听陈良平校长《射线》一课,陈校长或夸张惊奇的语言描述,或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那条一头会无限延伸的射线也随着陈校长洋洋洒洒的描述似乎在一直延伸延伸再延伸,仿佛真的要穿墙而出。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经说:“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创造。幽默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情感“气候”,温暖学生,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成长,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师者,幽他一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9

  《 四季》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课文分为四小节,以拟人化的口吻描述了四季不同的特点和代表性事物,篇幅不长,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丽景观的赞赏和热爱。

  一、抓住学段重点,紧扣识字教学

  整堂课,贾老师能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教态亲切,尤其是对识字教学,她投入了大量时间,落实的比较到位,教学体现了年级特点,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得调动起来。

  识字教学是重点。识字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起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广泛的阅读。一年级的学生,主要活动刚开始由游戏逐渐向课堂学习过渡,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强,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要求的识字量大,而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差。在识字教学中,贾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有趣味的教法,创造性把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采用了“摘苹果”的游戏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巩固生字的过程中采用了猜谜语的方式如:大雨压到一座山——雪……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扎实有效。

  二、注重阅读教学,加强学法指导

  在课文的学习中,她先带领学生学习“春”这小节,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再说一说还可以从哪儿知道春天来了?然后总结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第二、三、四小节,体现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强化拓展延伸,培养说话能力

  拓展延伸环节,贾老师采用了仿写句子的方式进行,她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再说一说,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促进了学生对各个季节的深入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但是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本节课,我有以下粗浅的建议:

  1、减少教学环节,加强朗读训练。低年级除了字词教学外,要教会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年级学生因理解能力有限,对于句子的节奏把握不够好,断句不够正确,需要加强训练。

  2、加强背诵指导,注重知识点的落实。

  总的来说,贾姣姣老师作为一个刚入职三年的老师,课堂教学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灵活自如,显得非常熟练,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0

  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的、无邪的,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只要是老师说的,都会认为是对的、好的。因此,在教学上,更容不得老师有任何的失误、错误。

  一年教语文,我从如何布置语文作业,如何批改作业,如何备语文课,那种什么都不会的起点开始,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一次一次的向师傅请教,力争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我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期望自己的教学不是机械的、枯燥的。因为这样的教学,终究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对于孩子们,我也可能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因此,我试着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活泼,以调动孩子们的用心性。

  例如,在教学写字时,我不再是让他们一遍又一遍机械地抄写,而是透过自己的想象,把字跟孩子们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记住字形了。例如在教“鸟”这个字时,我先把一张小鸟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第一笔“丿”,是小鸟头上的那根羽毛,下面的部分是小鸟的.头和眼睛,因为长得小,写字时头和眼睛部分也要写得小。再下面是小鸟的身体,比头大一些,写字时也要把身体部分写得大一点。这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后孩子们也很快地记住了它的字形。

  我惊讶于新教材资料的新颖,识字编排上的形式多样,同时又为一年级上下册要认识700多个汉字—那么大的识字量所深深震撼。下面我就一年来的识字教学进行反思。

  一、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到达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务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搞笑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比如《在家里》一课,我让学生透过家里的照片,展示、介绍自己家里的陈设,创设一种家人在一齐的场景,让学生介绍家里的每一个人晚饭后在做什么。这样一引导,使他们对相应的词语产生兴趣。学生情趣盎然,认真地读、记词语,学生在这种简单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牢牢记住了汉字。

  但是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透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简单、搞笑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我从每一天早晨读书时间抽出5分钟乐称为“文化早餐”时间。早餐资料分别为识字“游戏点心”、拼音“水果拼盘”……学生兴趣十足。其中,识字“游戏点心”的宗旨就是透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

  二、倡导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提高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会认了很多字,但有的学生能够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潜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必须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潜力,实现优势互补。

  刚入学的儿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此刻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透过我两个半月的培养,学生已初步构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能够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到达互相帮忙、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能够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忙,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忙。

  2、聘任“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状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能够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能够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用心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拓宽识字途径,扩展读的数量

  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名称认下;把自己家的春联认下;把常吃的方便面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认下等等,在班会时间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1

  今天上完了三拼音节,下午立刻又开始了YW的学习,想在国庆长假前结束声母的教学。以便让孩子们有一个复习巩固的时间。

  出示情境图,孩子们基本能说出图意,根据孩子说的意思,我问:“从中你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了吗?”小朋友们答感受到了。于是引入乌鸦反哺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要懂得孝顺父母,从小就要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学习上也要努力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孩子们好象听懂了,接着就开始学习这两个声母,以及相应的整体认读音节。

  主要是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孩子们先自己读,再听录音,再读给同学听,最后齐读。发现现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还蛮好的。

  放学的'作业,是让小朋友们把学过的声母各写三遍。想着让他们先复习一遍所有的声母,明天的学习(连图)应该会顺利些。

  由此想到一年级的预习,觉得从现在开始也就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着预习,不明确说出是预习,只作为作业明确地布置给学生,以此慢慢教给孩子们,预习的习惯大概可以在一年级培养起来。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2

  孩子们读书

  今天终于让孩子们给同学读书了。

  开始有不少小朋友举手。可是上台后发现孩子们读得结结巴巴的,根本没法听懂他们读的内容。只得让他们上位,说:“上位认真读熟,等你读熟的时候,我们再听你的.读书。”最后好不容易,有一个读三字经的小朋友上来了,嗯,读得很流畅,我想她大概已经会背了。

  好好地表扬了一翻,要求孩子们就要达到这个样子才好。回家好好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读熟它,与同学们分享。

  下课了,有孩子报明天早晨要读。这一次没有再象刚才那样随便抽,我让他们一个个在我面前先读读过关,再决定是否让他们明天读。四个孩子选了一个,读得比较流畅,告诉他回家再读读,明天就由他来上晨会,小家伙高兴极了。其他的几个有点失望,又鼓励了一翻,高高兴兴地上位了。真希望这一次能给他们触动,让他们爱上读书。

  阅读

  这几天发现不少的孩子带书来看,顺手翻看,发现不少孩子带的是画报:《奥特曼》《幼儿画报》等,字很少,也没有拼音,觉得这些不能帮助孩子们利用拼音进行阅读。特别是《奥特曼》全是图,而且对孩子们来说有暴力影响的倾向,于是提醒孩子们多读一些有拼音的读物,让我们在了解故事的时候巩固汉语拼音。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3

  在本资料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看图说话学拼音的模式开始失去新鲜感了,自我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同一个方法用久了会让学生感觉“疲劳感”,没有新意。所以在第二课时学习认字的环节中,我就改变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采用游戏“摘果子”。方法很简单,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再在上方画几个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写在果子里,让学生来拼读,读对了,这个果子就被摘走了。为了加强学生的兴趣,我还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写在果子上方。

  这样一来,学生可来劲了,都想摘到果子,课堂十分活跃。等到学生音节拼读得熟练了以后,我再出示字型,让音节和字一一对应。然后去掉音节,让学生看着字型来叫出果子的名字。这样从音――音形结合――形,学生几个回合下来掌握的.状况就比较好。当然在“摘果子”的游戏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在游戏过程中整个课堂气氛好,学生用心性高。但是没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却似乎表现得和不高兴,有几个甚至拍打桌子。就应要让学生明白即使你没有被请到发言,你也要礼貌、礼貌地听或者看着其他小朋友的发言。想想自我的答案和他一样吗?如果有不一样的再举手补充。而不是只看到自我没有被邀请到就表现出很生气的样貌,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也是不礼貌的表现。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4

  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读进去,才能进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学生静心读书是教学之本,而教师对文本的分析只是枝叶。我们要把读(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用读来穿针引线,带动课堂。既要根据不同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又要明确每次读的任务,使读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层次性、实效性。教师要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如默读,既要教给学生概括要点、理清行文思路、揣摩语言、感悟思想感情、鉴赏评价的方法,又要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动笔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这样,通过多次的阅读实践,学生才能具有阅读能力。

  随着社会的前进,科技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导学生上网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课后推荐相关读物,以增加对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了解,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所展示的魅力有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到字、词的认识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板书在黑板上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组词以及对字、词认识和方法,最多是让学生查查字典,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对它的了解。其实,当你走进现代教学媒体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语文资源的魄力无限。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课文《童年的发现》中有个词“草履虫”,学生在课前也进行了预习,知道“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形状象草鞋底,生活在停滞的淡水里,吃细菌、水藻等,身体周围有纤毛,是它的运动器官。在课堂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眼中的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并非是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却似象非象,可有的同学却又表述不清。望着这些基本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孩子,望着这些似懂非懂的学生,我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教学,从自然这门学科中搜寻“草履虫”,学生望着课件中在蠕动的草履虫,不仅知道了“草履虫”长得样子,还知道了“草履虫”何以而得名。比如低年级的课文中,让学生对字、词的了解更加有意思,学生像欣赏动画片一样极为兴趣。如: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中《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学生印象中的“小画家”是什么样?很抽象,可是多媒体一展示,学生乐了,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一幅幅画面栩栩如生、形象直观。

  总之,语文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充分地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语文活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面貌的改变,努力使语文教学新鲜、活泼、丰富起来。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5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觉得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尽可能多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这是我在平时的课堂上很注重的内容。尤其是对于像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生性活泼好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坚持一节课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老师讲课。可是,在一堂语文课上,孩子们的反应就完全改变了我最初的思维定式。

  那是一个星期四上午的第二节课,连续上两节语文课,孩子们难免有些疲惫的情绪,第一节课我进行了课文的讲解,自认为比较生动,但毕竟是上午的第一节课,听讲的人还是很多的。按照往常,第二节课,主要是生字的教学,我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解笔画、笔顺,以及每个字的组词,当我讲到“台”这个词组词的时候,我问道: “ ‘台’字组词,谁知道?举手!”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答案,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表情。当我一再的问道:“还有吗?还可以组什么词呢?”的'时候,全班安静了。“还可以组‘台风’啊!”我说道。“什么是台风?”一学生高声问道。我挑逗似的说道:“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呢?”孩子们笑着大声地喊道:“想!”“那你们安静下来老师就告诉你们什么是‘台风’”我说。听到我说这句话,班上那些调皮的也不在打闹了,班长也大声的在整顿纪律,大家都慢慢的安静下来,听我说着这个所谓的好听的“故事”。于是呢,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幅世界地图,详细地讲解什么是“台风”,“台风”是怎么来的,“台风”来到我们国家的时候会怎么样,以及它带来的危害。当时,全班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很认真的听,生怕会错过什么似的。

  虽然,这样的例子对于其他老师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对于我不一样,我们班平时很少这么安静,另外,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小插曲,让我真正懂得了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在那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很好的运用了这点,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时不时的穿插一点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随笔04-14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04-04

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随笔04-11

语文教学随笔04-08

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15篇04-14

语文课教学随笔04-15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02-08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随笔8篇04-14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15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