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的教学随笔

时间:2024-07-14 17:47:35 阅读 我要投稿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的教学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的教学随笔

中学的教学随笔1

  《初中课程标准》与传统语文教学比较,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重视基础功能的人文性,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高尚的美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应该注重探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努力把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漠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现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谈谈我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深入教材,挖掘情感

  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所谓的境界也就是作者描绘的蕴涵深意的艺术形象。催人泪下的《背影》、搏击风浪的《海燕》、生机勃勃的《春》、天人合一的《天上的街市》、稚趣盎然的《社戏》都给人以意境的感染和美景的陶醉。作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情感,深入挖掘意象,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因为教师是作品的欣赏者也是情感的传递者,只有对文学作品进行感悟体验,并通过自己的情感来领悟作家的情感脉搏,引起情感共鸣,才能把学生引入作家描绘的艺术境界,领略艺术风光,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感悟文章底蕴,在审美的娱乐中接受情感教育。如在《背影》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片段:回忆自己父母一次送行的情景:她(他)是怎样说的?做了些什么?神态怎样?可以看出什么?当时自己感受到什么?于是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对文中情感领悟便水到渠成了。

  二、引情入境,激发情趣

  教师在挖掘语文情感因素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走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语文大多是文学篇章,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它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学生处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与体会,这些体验与体会跟作品中的某种生活相仿或相似时,教师巧妙点拨,引情入境,使他们情感交流,形成非思不行、非说不可的'学习兴趣。引情入境的方法很多,这里仅举几例。

  1、感性入境法。初中学生限于知识与阅历的因素,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人文地理等方面缺乏了解,使之觉得久远而陌生,难以产生兴趣和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与经验,用感性的方法使学生对陌生的生活情境产生亲近感和熟识感。比如《最后一课》,故事发生在法国,历史又久远,学生对人文地理和战争背景知道甚少,于是我在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关于普法战争以及当代战争的文献资料,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普法战争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并以当代战争带来的危机和惨况认识战争的残酷性。这样一来,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失去国土沦为亡国奴的痛苦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

  2、平移入境法。入选课文的文学作品,虽然大多是时代久远的名篇佳作,但作品人物形象和地理环境,总能从现实生活的身边找到相似的形象和环境,让学生从身边的人物和环境找到情感共鸣处。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写的是新疆的一个仙境般湖泊在逐渐消失,学生体会不甚深切。于是我要求学生搜集身边的环境污染情况,体现人为破坏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重大灾难,学生不仅感悟深切,还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情感共鸣。

  3、直接入境。作品中的大量人物就活生生地活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平时不怎么关注而已。对于这些作品,教师就可以直接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认识人物,体味情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主人公的年龄与故事学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我直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

  ①为什么其他孩子都能爬上山崖而“我”不行?

  ② “我”在山崖上的心理活动如何?

  ③为什么在父亲的指导下能一步一步的走下山崖?

  讨论时学生发言活跃,只要稍加点拨,就能理解如何化解困难,实现成功的道理,切实地感悟人生。

  4、感悟入境法。学习语文,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对课文的人物环境、情况等具有深入地认识和体味,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从中感悟人生,从作品中学会认识如何对待社会,对待自然,对待自己所以我几乎在每一篇课文的讲授中都要求学生谈谈学习课文后对自己的人生有何启迪作用。如学习《居里夫人》后,你认为居里夫人哪一点品质对你最有启发?学生意见很多,但都针对自己的人生实际,入情入境,既启迪了自己也启发了别人。

  三、历练语言、美中含情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用语言来雕刻描写的。几乎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涵真、善、美的情感,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作为语文教师也应该具备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因为教师的语言可以从不同程度感染学生的感情,特别是教师的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情感输入,使他们很快体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师生一同赞美、一同思考、一同悲愤、一同爱和恨。文体和内容不同的作品,教师的声音语调也要做相应的变化。有的作品高,如同浪中行舟,跌宕起伏,有的作品层层深入,渐入高潮,读时语调要步步上升,如同登台阶,有的作品对比鲜明,色彩斑驳,读时要精心安排。以诗歌为例,绘声绘色的朗读对体会诗人的感情有很重要的作用。

  当然,情感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丰富多彩。不过我们必须高度认识教师对学生情感教育所起的重大作用,因为教师是指路明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理解和体验作品中的感情,使学生在情感的海洋中获得启迪。

中学的教学随笔2

  今天下午没课,难得有半天不上课的时间。我在办公室里静静地读着《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xx年第5期有关地理核心素养的。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

  一、东北师范大学张家辉教授关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能够用地理视角观察地理事象且用地理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内在涵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和地理品质等构成要素。

  由此得出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关键能力、地理基本思想、地理基本方法和地理必备品质等组成。其中地理核心概念包括位置、分布、地方、区域、尺度、地理过程、空间作用、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等,地理关键能力包括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格局觉察能力、地理过程分析能力和地理问题探究能力等;地理思想包括人地关系思想、尺度思想、整体性思想和因地制宜思想等;地理基本方法包括地图法、地理实验法、地理调查法和区域比较法等;地理必备品质包括爱家爱国情感、全球意识、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等。

  张教授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基础教育阶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由人地观念、空间能力、区域分析、过程解释、尺度关联、家国情怀和地理表达等要素构成。其中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近百年来,我国地理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将人地关系思想作为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认识“人对地的影响”“地对人的影响”“人与地的协调”等,进而形成正确的、全面的人地观念。

  二、吉林省教育学院张连彬老师“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思考”。

  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人地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渔猎文明时期的崇拜自然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和工业文明时期的征服自然阶段,进入现代社会,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频发,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谋求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纵观人地关系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其实就是人类社会对自然地理环境认识、抗争和适应的历史。在认识和研究人地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人地关系时不断发展的`,具有时代特征;

  2、要联系社会文化环境特征综合考虑,人类社会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往往通过社会文化而发生作用;

  3、人类社会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在对立统一中不断发展。树立科学的人地观不仅可以提高认识,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还可以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世界,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地关系可考虑下设“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等二级指标。

中学的教学随笔3

  在初中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初中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有这样的规律,初一学生带着对初中生活与美术课的好奇,兴趣较高,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也较多,学生的作品种类也很多,有儿童画、国画、布贴画、剪纸等,到了初二后,开始有学生不准备材料,不带书本,教师组织课堂颇费心思,到了初三、初四,有些学校则取消美术课,但在学生看来,它无异于是一节自由课,没有了任何的主动性、意愿性,这一问题说到家,还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中有很多的问题。

  多年来,学生对美术课的爱好程度一直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低中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生积极性程度明显超过高年级学生。究其原因,有年龄阶段特征、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各方面问题。

  一、美术教育自身的问题,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有与一般学习其它学科知识的规律相符的一面,又有自身的特点,同时还应重视流行视觉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教师的激情是具有主动性的兴奋情绪,是一种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精心钻研教法的教学热忱,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要激起学生的兴奋情绪使其产生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兴奋情绪,充满激情的进行教学工作,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信服。随着新一轮美术课程标准的推出,美术教师更应进行教学新改革,在进行“充电”的同时将行动落实于每节课的教学之中,并获得一定成效。而充满激情的教师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不但收放自如的组织了课堂教学,成功的激励了学生,并和学生进行交互性的交流,而且让人得到一种情的感染、美的享受。

  二、素质教育中的问题,犹如人的健康成长,各种人的全面发展与各种知识的关系和谐立足于素质教育,我们美术教师应利用美术教材现有资源,补充渗透旁科知识,让各种知识在美术课堂交汇、升华,使美术课堂能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知识的层面。中学美术教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广泛性、人文性,为知识的综合提供了可能。诸如历史与美术史,文学与美术。数学与美术、信息技术与美术、音乐与美术、劳技与美术、地理与美术等等,还有美术自身范畴的透视、解剖、光学、欣赏与评价等等,让这些多方位的知识在美术课得到汇合,是美术课特有的精彩之处。

  三、中学生时期是学习美术的断乳期,眼高手低,初中学生知识阅历丰富了,从心理上讲他们认为自已是中学生了,有了一种成熟感,再也不喜欢儿童那种绘画了,开始仿成人的方法作画,追求表现得真实和有立体感,儿童画的天真、大胆、坦诚几乎踪迹全无。他们写实的眼光和技巧飞速提高,但多数学生由于其他学科学习任务的压力或兴趣转移,除美术课上做有限的.练习外。课外极少作画。而且随知识的增加,眼光愈来愈高,手的表现能力愈加跟不上,绘画能力停止不前,以致成人后绘画水平仍停留在绘画初期。

  四、对于学生来说手低不可怕,但要让学生的眼界高起来,真正懂得美术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我认为根椐高年级阶段学生技能差而眼光水平高,求知欲强的特点,在高年级教学中不妨加重欣赏课比重,一方面可减轻作业练习的压力,另一方面拓宽知识面,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虽然学生作业是幼稚的,粗糙的,可并不影响他们了解丰富的美术知识。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反过来,通过美术欣赏艺术也能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其他内容的学习兴趣。

中学的教学随笔4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我们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孔乙己》、《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我们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老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中学的教学随笔5

  如何理解文言文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文言文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语言表达形式与现代白话文不同,与口头语言有着更大的差距。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们对它难以热爱,教师备课时花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然后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然而除了少数学生在拼命的记笔记以外,多数学生却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后的检测结果也很糟糕。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就成了新教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针对文言文的字词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用小组竞赛的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开拓学生的思维,变过去的教师讲深讲透为学生的学深学透,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预习课上首先宣布《马说》这一课采用自学加老师点拨的学法,按座位分为两组进行课堂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将平时由老师来完成的环节进行分解。一是重要的实词,如:石。是”等;二是古今异义词;三是词类活用;。分解完毕后让学生根据以上要点充分预习并提出疑问,作为下一节课竞赛的题目。学生要想发现疑问,就必须对照注释认真地钻研课文,这实际上也就是自学的过程。学生由于有发现疑问的任务,预习课文便非常认真,记忆也就格外地深刻。学生在认真预习之后,提出的往往都是较为复杂、较难理解的问题,而一些简单、容易理解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解决了。学生要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就需要作认真的思考,深入的研讨。这样不断地发现疑问,不断地探讨疑问,就可使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全班按座位分为甲乙两组,举行课堂竞赛。整个比赛过程中,可以查看各种工具书、参考书和参考资料。答疑组的同学可以群策群力,互相帮助,只要在规定的1分钟之内回答出问题,即可加分。这样做,让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既调动了学习热情,又锻炼了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集体意识。多数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这种课堂竞赛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在为集体挣分的同时,体现个人价值。这样改进教学后,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挖掘深入,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场面。学生们唇枪舌剑,争辩质疑。有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更是妙语连珠,鞭辟入里。这样表面上看好像是为了多得分,实际上是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求知识,在知识的探讨中发展智力和能力,从而提高了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我教《马说》的字词用了两课时(八十分钟),而学生活动时间累计达六十分钟以上。学生踊跃发言,彼伏此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发言达四十人次以上,有的同学发言达四次之多,形成了争相发议,探讨学问的民主教学气氛,为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敏捷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改革后的文言文字词教学虽然效果很好,却大大超出了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时,往往计划2课时完成的课文要4课时才能完成。怎样使课堂内容再精炼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会继续进行探索,也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点通过讲授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对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喜好文言文的兴趣。

中学的教学随笔6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5.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比如:学习卡通的设计,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卡通片《西游记》《米老鼠和唐老鸭》的片断,让大家了解两位画家的画风的不同,用笔的不同,内容针对的读者的不同。这比光说要有效果的多。

  6、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中学的教学随笔7

  记得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写文章要象山一样起起伏伏,不要平淡无味,要写出点波澜,有曲折起伏,那才吸引人。其实,行文应追求章法布局,既要形式上不拘一格,更要内容上高低起伏。固然,平铺直叙是需要的,但至始至终若以一种形式展开,那只会让读者产生寡淡无味之感。同样,生活中的语言表达除了酝酿好内容之外也应该考虑好以恰当的形式,这样才能把意思积极传递给别人,使他人乐于接受以至产生共鸣之感。

  赵宪宇老师在《怎样表达》一文中说:“世界上的道理往往是相通的,只是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表达目的和效果。我们要研究表达方式,研究如何表达。”细想之余,果不其然,表达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拿子女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意来说吧。有直截了当表白的,把对父母的爱意用言语以直接的方式传递出来。这样的方式或许效果一般。若是子女能学会赞美父母的优点,哪怕是真诚赞美父母平日里做的饭菜也会让他们感到欣慰。这样的一种爱的表达方式会让父母找到一种幸福感。还有在父母的生日精心准备好一份小礼物,哪怕是一张卡片或是远方的电话问候都会在父母心中产生温情的涟漪。赵老师在文中说:“要表达‘我爱你’直接张开大口是一种表达,这适合热血沸腾型的。

中学的教学随笔8

  1、自读之前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

  2、重点地方着重讲: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该挖掘处必挖掘,该品味,该讲深讲透的地方必须讲深讲透。

  3、疑难问题明确讲:当学生在材料理解上遇到疑难时教师要鲜明地讲,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

  4、合作中提示讲: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要点进行有效合作时,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以使合作有效、深入。

  5、总结时补充讲:在总结一节课、一篇材料的阅读情况时,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以进一步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使总结更加完整、准确。

中学的教学随笔9

  一、中学物理教学渗透现代物理知识的必要性

  1、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是中学物理教学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展,生产突飞猛进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加竞争的时代。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而经济竞争,主要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主要是教育的竞争。而中学物理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要投入这场竞争中。

  物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科学,又是青少年接受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起着突击的作用。因而,它在最基本的层次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及科技发展的程度。所以,中学物理教学不能裹足不前,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在中学物理教学,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教育,是适应科技竞争的需要,时代的需要。

  2、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而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学校,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同样中学物理素质教育也应以课堂教学为主。物理素质教育,包括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物理思维、物理能力以及物理兴趣的培养等等。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适时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物理兴趣,提高学生物理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过去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播,把陈旧的、过时的一部分知识当成宝贝,向学生一味的灌输,而很少过问物理学的发展现状,很少考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的培养,忽略了社会和科技发展对学生素质的更高要求,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这种旧观念必须转变。要看到,当今社会知识和科技飞速发展,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占有程度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特别是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要,给中学物理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创新教育,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除了讲授原有教材基本内容外,还应充分运用一切素材,适时地渗透现代物理知识教育,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不断探求真理的习惯和能力。

  二、中学物理教学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的原则

  1、以培养兴趣为主的原则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唤起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激情。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前沿知识的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为主,避免枯燥无味的灌输。这就要求对所选素材进行加工提炼,使之简明、生动,并采用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

  2、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原则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现代物理前沿知识的渗透,目的不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加重课业负担,而是通过现代物理知识的渗透,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方向和整体结构,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兴趣,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前沿知识要适时、适量,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3、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原则

  渗透现代物理知识,应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深入浅出,以简代繁,不可脱离学生心理实际,作过深、过难、过高的要求。一方面,应从内容上进行筛选、简化,形成学生易于接受的'科普性知识,便于学生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应从形式上、教法上、具体操作手段上进行探索和研究,采取尽量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方法,循序渐进的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介绍物理学的新进展,新成果,又介绍这一成果将给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带来什么作用,产生什么影响,有多大应用价值。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5、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在渗透现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应紧密配合现代教材的编排内容进行,寻找最佳切入点,把握最恰当的时机,选择最合适的内容,方可收到好的效果。如:初中物理九年义务教材第二册,讲导体的电阻及其相关因素这一内容时,便可引入"超导"的有关知识,介绍超导现象的发现过程,超导材料的选择,高温超导研究的现状,未来超导材料的应用前景、技术革新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等等,这样,学生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甚至跃跃欲试。"超导"这一前沿知识与课程内容的恰当结合,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也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兴趣,发展了思维能力和物理素质。

  三、中学物理教学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的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不仅要求内容上使学生容易接受,在教学方法上更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过去那种灌入式教学方法显然不行,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也不尽合适,那么,如何渗透现代物理知识呢?

  1、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

  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CAI)是现代教学技术中最先进的一种方法,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声像并茂的特点,利用它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提高现代物理知识的渗透效果。

  比如,现代分形理论是认识自然界真实面目的一个有力工具,对它的渗透,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就学生的认知水平,难以理解和接受。如果利用电脑演示给学生,那奇妙的图象、美丽的色彩,那无尽的分形、无穷的变幻,必将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惊喜,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学生探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2、录相手段的应用

  录相教学是电化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它同样具有声像并茂的特点,且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利用录相手段进行现代物理前沿知识的渗透,是一种难得的好方法。问题是录相资料从何而来,靠自己制作显然有很大局限和困难,不防从教育电视节目中或从专题性科普知识节目中进行裁录,在教学中,适时地通过录相课的形式,放给学生观看,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黑洞之迷"、"宇宙大爆炸理论"等节目,都是很好的录相教材,如果能利用网络资料,当然更好。

  3、通过活动课程,渗透现代物理知识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适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渗透现代物理知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开展常规性的科技教育活动;聘请科学家作科普讲座、报告等,另外,也可通过读书竞赛、办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现代物理知识的渗透,使他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问题和建议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既有它的必要性,又有它的可行性,也可以说是势在必行,但问题是:一没现成教材,二没现成模式,三没有相匹配的课程切入点,这就要求教师勇于探索,勇于实践,边教学边研究,自己动手找材料,编教材,制课件,使现代物理前沿知识能更快、更好地渗透到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以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推进物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创新人才。

中学的教学随笔10

  生物叙事中学新课改1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创建充满活力的生物课堂,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新教材在体力和文笔的编写上,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重视揭示规律的过程,将启发式、发现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入其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客观实际的尊重,认真学习科学方法和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和审美情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新意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然而,在基于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如:

  1、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一致。部分课程标准对知识要求较高,但新教材内容较少。比如把三基因工程那一章的第二节作为选修课,讲的是基因工程操作的步骤,第五步是目的基因的表达,忽略了目的基因非常重要的检测,包括DNA、mRNA、蛋白质的检测。

  2、教材过多参考了大学生物通用教材《普通生物学》,而没有充分考虑高中生的接受能力,比如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引入,碳反应中很多生化术语的引入。

  3、新教材的写法更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但学生接受和掌握起来并不容易。比如《遗传与进化》必修2模块中的遗传学介绍,是按照先规则,后细胞水平,最后分子水平来安排的,符合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规律。然而,学生仍然很难在短短几周内构建这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并逐步探索它们。

  4、教材中个别概念描述不清,不够简洁,语言逻辑性不强。

  5、教材在变,题库更新慢,无法获得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新教材必须得到充分利用。针对这些要求,面对这些问题,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做好教学反思,不断整合教材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一,深入研究教材,整体设计模块化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分为三个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分子与细胞是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第一个必修模块,是学习其他所有模块的基础。一个模块反映一个或一组主题或核心概念。有主要的、一致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有类似学习探索的情况;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所以模块整体设计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教学中尤为突出。在这种变化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的角色比以前更加重要。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课程文件和标准,了解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更新教学观念。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理解和掌握教材,然后才能做到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做到单元备课、模块备课,把所有教材作为一个整体,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与核心内容的联系。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老师的指导来构建高中生的物质知识网络。

  二、把握教学方法

  恰当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探究-谈话教学法、启发-讨论法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使用新编写的教材时,教学方法应采用启发式方法,注意激发社会观念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地位,给学生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思维习惯和终身意识。探究的过程可以更多地延伸到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基于现象提出问题、基于问题提出假设和基于假设设计实验的科学思路,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建立生物学研究思路,使学生形成探究能力。

  引导性问题的设计要有导向性,要着眼于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单纯的提问。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参与性。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有自觉性、积极性和预见性;参与不是武断地保证自治,而是与社会群体和谐相处。这学期,我教的个别班级举行了小组评课比赛,让学生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和讨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三,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实验学习方法,包括实验目的的确立、实验原则和实验设计。

  其次,要注意充分利用实验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信心。在这个过程中,要慢慢构建操作的探究过程,最后老师会纠正。重视实验教学可以改变过去过分强调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局面,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奋努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问、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今天,生物课堂教学仍然没有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需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指导、实验教学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尽快转变观念,以学生为基础,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生物教学叙事中学二生物是自然科学的一个范畴,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作为一名年轻的生物老师,从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坚信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快乐地学习,体验成功,并从中找到自信。虽然在工作中度过的时间很短,但是学生们的成绩足以让自己和我满意。可以说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离不开同学们的努力,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也不会放过工作中的任何一个小细节,尤其是课堂上。我会很高兴看到我眼中认真的神色;很高兴听到大家说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我感到成功,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潜在学生的努力。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追求并不遥远,也不缥缈,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理念,那就是“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也不允许他们放弃自己”。在我短暂的工作经历中,我不断努力,不断尝试,不断收获。我发现,如果每个孩子都想学好这门学科,主要取决于上课的效率,要利用有限的'班级资源,达到最好的目标,达到在课堂上掌握的效果。我教四节课的生物,有时候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课上达到不同的效果,所以每节课后我的心情都不一样。我觉得一堂好课应该是轻松而不放纵的,老师会尽可能把自己知道的东西给学生,学生也能积极吸收。

  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堂效率,老师需要注意很多细节。

  第一,课前备课

  教师应该尽力有效地备课。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熟悉教材,明确“三维目标”,研究教材,提炼重点知识。其次,要根据不同的知识框架,合理的结构来设计教案,多样化的课堂环节可以让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具备合理使用教材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有效的提问和测试,有梯度、有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保持良好的求知热情。

  二,课堂教学

  我短暂的教学经历让我觉得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无论老师在备课上准备得多么充分,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作为背景,这堂课也是会失败的。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但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在小学学过自然知识,接触过一些生物知识,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老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40分钟的学习任务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前提。为了达到良好的课堂效率,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小方法。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了解我的学生并能够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接收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我会尽我所能尽快记住每一个孩子。每个班都有很多学生,但是那些最优秀的或者经常出问题的学生最容易被老师记住,而大多数听话的孩子都默默无闻。他们不会扰乱课堂纪律,也不会不小心完成作业,但他们是老师最难记住的。所以,会有很多老师直到学生毕业,依然叫不出准确的名字。我不知道这样的老师是怎么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但我知道这些孩子会很难过,因为他们也想被老师记住。其实生物老师很难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因为要教的课很多,但是我觉得真的需要做。如果你记住了每一个孩子,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性格,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肯定会有帮助。

  上课前几分钟也是极其重要的。学生每天的课表都排得满满的,尤其是学习压力大的科目会让他们忙上一整天。所以每节课我都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进班级,在上课前几分钟提醒他们把生物相关的书籍和学习工具整理好,然后面朝前方坐直。还可以用一些小幽默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想从其他学科上转换过来,愉快地开始生物课。

  老师的表情、肢体语言、语速、语音语调对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他们能抑扬顿挫地表达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问题,用细微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在课堂上注重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无论是回忆旧知识,还是掌握新知识,都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不同。一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要回答不止一个问题,这样大部分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要善于适时提问,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识。

  此外,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学还有一个特殊的方面。它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好奇心旺盛的时候。所以,依靠学生的好奇心,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一样,所学知识也不一样。几乎每节课都会有同学提问,有想法。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是根据教学内容逐一解答,既解决了这位同学的疑惑,又能让其他同学获得更多的知识。有时候,课堂上无意间产生的东西,就成了亮点。但是,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入学习教材、认真备课、设计教案的基础上,提前预设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取得更好的效果。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为课堂增色不少。现代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摆脱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僵化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直观。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有的理论和原理都来源于大量的实验和长期的观察,新课程理念也更加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具,甚至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用生物材料本身探索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学生或不同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课堂评价。对于有潜力的学生,可以通过答题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浮躁的学生,要给他们合理的止损,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好好学习。

  第三,复习策略

  高效的课堂已经让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课堂上的基础知识,而考前的系统复习更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体现了综合运用的要求,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程度。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可以帮助潜在的学生查漏补缺,给他们提供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攀比”意识,利用竞争来掌握和巩固。“小对子”可以互相帮助,让尖子生带动潜力生,既能让潜力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尖子生的综合能力。

  第四,课后反思

  虽然每个内容都要讲解四遍,但是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所以课堂效果不会一样。作为一线教师,善于反思极其重要。无论课堂效果如何,下课铃响后都会成为过去,留给我们的只有静静的沉淀和无尽的思考。好的课堂成绩会让我从中提炼出好的经验,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课堂我不会后悔,因为更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

  衡量一个老师的成绩,可能是因为多次获奖,也可能是因为成绩优秀。我不否认这些真的很重要,但是对我来说,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细节产生的亮点会让我很有成就感。虽然每个孩子的智力因素会有所不同,但如果老师善于用发现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相信我一定会从中获得小小的惊喜。

  生物教学叙事中学3生物知识研究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本课程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之一。把学科知识传递给学生,扩大空的认知范围,深挖领域,充分利用一切课程资源,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带领学生去探索和学习自己不熟悉的微观世界,让学生更简单、生动、轻松地学习知识,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

  下面的叙述或许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现在生物课堂的特点。

  “血泵-心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也是学生不易理解和记忆的知识板块。所以以前我的教学设计是:复习心脏结构概论;结合血液循环图,学生观察,教师讲解;总结规律;上课复习的时候,加强记忆。这种教学设计虽然重点和难点突出,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厌学,老师厌教。

  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使我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走老路,盲目喂鸭,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倡导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营造自主、和谐、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学而快乐”。

  所以我结合了网上优秀的课例设计和一些专家,把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修改成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导入:复习心脏的结构(放幻灯片)。为什么人体内的血液可以持续流动?它在人体内是如何流动的?

  (2)自主学习:教师展示血液循环的动画,学生观察后回答。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想知道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看到了血液的循环,并提出

  “动漫里的蓝血是什么?为什么血液在胃、小肠等部位会由红变蓝?”等等,而且自主学习意识很强。

  (3)探究式交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观察教材第7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玩角色扮演游戏:一个红细胞的自述,发自内心地介绍旅途风景和事件。然后汇报交流,走上讲台,指着图片讲解。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是( ),终点是( )。

  (2)所有直接与心室相连的血管都是( ),所有直接与心房相连的血管都是( )。

  (3)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流向是由( )决定的。

  在明确循环途径的基础上,血液循环的意义在于可以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和细胞进行呼吸,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输送到体外。

  (4)课堂总结:教师播放flash动画分别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所学。

  (5)巩固练习。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探索和交流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红细胞,从心脏出来的。你是怎么一路走来的,又经过了哪里?一个一个解释。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欲望。毕竟学生水平不一样。所以我让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表演,尤其是那些学习水平差的同学主导表演,我也参与其中,亲自示范,指导帮助。虽然学生说的不尽如人意,即使有一点可取之处,我也及时表扬,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种体验和学习的方式,所有学生都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他们也尝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我会给那些表现强的同学单独汇报的机会,这样会满足所有同学的学习欲望。这项教学任务将很容易完成。

  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是死板的教授,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听,而是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及时的帮助、启发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体验知识体系。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红细胞,他们沿着这个血液循环的旅程前行。他们每次去都报一个站名,在哪里装卸,一个个讲解。这种学习方式使原本枯燥的抽象记忆变成了生动的形象记忆;让原本机械的背诵变成有趣的表演;让原本辛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学习。即使是不爱说话,学习状态不好的学生,平时参与学习,也基本能讲完整个周期,可见教学效果。

  我非常喜欢这门课。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教学效率提高。真正体现了快乐学习的目的。我会继续认真挖掘加工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爱上学习。

  生物叙事中学4我是一名普通的生物老师。我没什么事,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课堂教学经验。我爱我的学生。下面是我在教学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故事。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在生物课上,我经常批评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因为有些学生喜欢耍花招,说话,吃饭,趴在桌子上,东张西望,不认真写字。在一节课上,我为许多学生纠正错误。当时班里有几个同学,因为接受能力差,批改的次数甚至达到了四五次。有时候着急的时候会忍不住骂几句。过了一段时间,我开始觉得教室里的气氛不对,教室越来越没意思。回想起课堂上死一般的寂静,我陷入了沉思。直到和学生们聊起来,我才知道原因:是我的过度“体贴”的过错,挫伤了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和信心。试想一下,如果老师在他学习的时候不停地打断和纠正自己,他怎么可能不感到气馁和受伤呢?怎样才能积极快乐的学习?如果一个人心理压力很大,处于焦虑状态,学习效果会很差。相反,当心理压力减轻后,学习效果会更好。知道自己的教育错误后,我开始思考补救的方法。这个小事件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尝试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我也告诉我的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没什么好怕的。只要知道改正就是好学生。”从那以后,我经常微笑着耐心的听学生的回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生物的热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不再吝啬,因为我越来越意识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是每个人的天性。(更别说孩子了。积极的表扬是鼓励孩子进步的强大动力。当孩子建立了自信,对各种事情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积极。现在,从学生对上生物课的期待,以及活跃的课堂发言和竞相开展学习活动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前不久还发生了一件事。那是一节生物实验课快结束的时候,需要几个同学帮忙清理实验桌,收拾干净。其中一个很小的男生很认真的擦桌子扫地,我就表扬了这个学生。我问他学习成绩,他说一般。我说,以你的勤奋,成绩一定会变好的。后来我更加关注这个学生,发现他听课越来越认真了,他喜欢提问。他的生物考试成绩一直很好,所有科目的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教师节那天,这个学生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激,感谢我对他的鼓励。这件事也启发了我,让我相信了表扬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发自内心的赞美来自于对学生无私的爱。所以,教育学生,要从爱开始。平等之爱,理解之爱,尊重之爱,信任之爱,才是师爱的真谛。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我们的老师都应该给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尊重和信任学生,学生才会信任你,喜欢你。我喜欢你的课。

  生物教学叙事中学在5期末复习的时候总是老师最头疼的事情,尤其是生物这种家长不关心,学生不重视的非中考科目。而且一般来说,这些老师教的班级多,学生多,靠老师自己的力量去抓学生的复习显得有些无力,很辛苦,效果也不好。有时候,学生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忽略了一些后进生的复习状态。再说了,大部分老师都有一种感觉,有时候一个知识点复习了很多遍,尖子生已经被管理者理解了,有的同学却没有。针对这些情况,前几年我在班里组织了合作学习小组。我以为这样可以发挥尖子生的优势来帮助群体中相对弱势的同学,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分析:虽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但评价方式仍然是学生的个人表现。个人成绩,一个人表现好不好,对群体和群体其他成员没有影响,以至于某些群体的尖子生发挥自主性大打折扣。基于这些问题,这学期我调整了自己的方法。具体方案如下:

  1、期末复习前,把所有知识点做一个总结,作为假期作业,但是每组写什么,写多少,要看每次复习的情况。

  2、每节背诵课分为三个阶段: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小组自主学习,教师进行个别抽样测试。

  3、老师不会提前通知他们抽样的学生人数。经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也不容易漏掉个别后进生。

  4、老师抽取的单个结果代表这个组的结果。这个结果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可以分为三个等级:避免“死亡”金牌(优秀)自保(合格)自救(不合格)。比如一章的知识点,我的测试内容是20个0 空,2~6个是自我保护。如果6以上是自保,也可以用你们组的金牌。由于组内大部分同学都想把金牌留到最后一次,以免期末考没考好,影响组内工作量,不合格的同学只能自助,自助的时间是有期限的。如果他们在期限内还没有找到老师自救,就被视为使用了“免死金牌”。

  5、期末考试成绩,优秀以上,可以获得免死金牌。低于班级平均分但及格的学生需要一面死金牌,不及格的学生需要两面金牌来拯救。

  根据上述方案,学生的自主性大大提高,效果明显。而且,任务完成得越来越好。当然,问题也出现了。当时的复习考试很有效,但是之前复习了很久的内容,慢慢就忘记了。怎么解决?

  我在考的时候,有新任务,也有我复习过的。要求新任务做题,选择旧任务做题。答得不好可以拿金牌,但要想拿金牌,只有一定要做题才能自保,才能答题。否则选题达到金标就不算金牌数了。很明显,选题的目的是为了我们组多拿金牌。因为不用自救或者用金牌自救,所以同学们也不在乎回答。

  所以随着题目的重复,学生的求胜欲望强烈,作弊就出现了。针对这种现象,我加了一条新规定:一旦发现本群作弊,所有金牌作废。我没有想到这个规律,所以我又解放了。原来自助都是我考的,只能用中午和晚上。现在,我不必了。我的同学都是监考老师,这个组的成员对他的监考更是严格。由于不需要监考,自救的时候课间可以在上课,自救的速度也快。真是一举两得啊!

  这次期末复习的效果非常明显。比如6组1班3班就是这个班里比较弱的一个组。小组里只有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同学,其他都是通过自救成功的。这个组的成员几乎每节课都主动要求我重考。最终,最终成绩是4优,没有失败。而且这个分数与同期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优秀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左右到40%以上,通过率和平均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摆脱了全班讲课的局面。反而我是一个彻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这是双赢。

  这个复习阶段的调整点也是成功点,就是个人表现不与团体表现脱节,个人表现就是团体表现,团体表现就是个人表现,使团体成员同心同德,有共同的兴趣和目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从实施以来,学生们好像有了无穷无尽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要求我学会学习。只有老师是导演,学生成为主角,所以这部剧就变得越来越精彩。

中学的教学随笔11

  教师备课时,对自己设置的问题都准备了正确的答案,课堂上当学生的回答与教案教材教参里的答案不相同时,那么教师应怎样对待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呢?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平等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先看一个案例:我在教《三颗枸杞豆》这课时,我问学生受到的启示与教育时,有一学生回答:三叔的做法是对的,应当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尽管最后没有什么成绩。真是没想到学生有这样的想法,可我的教案里写着: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决不能见异思迁,知难而退,否则必将一事无成。

  看到还有一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下课的时间又快到了,我便赶紧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让学生用笔记下,课后,我反复思考,似乎觉得这样处理不妥。

  这个案例,引发了我对课程改革更深的思考,同时对课程标准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首先,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这个层面来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容器,或者预先设置一个个圈套(问题),让学生往里钻,而应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中,不能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案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

  课堂上,即使学生的回答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地鼓励、引导,用心去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同时针对其思维过程的缺陷、不足,开展积极有效的帮助,这样,教师不仅在教学生学,而且向学生展示了一种虚心诚恳民主宽容的人格风范。

  其次,从教学相长,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角度来探讨,学生说出独特的与教案不同的理解,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文化积淀无疑是一个挑战。按着教参讲,照着教案读,自然省心省力,一旦“开放”,一个头脑怎能应对50个头脑?这也是对教师专业功底教育理念和教学机智的考验。它唤起了教师的危机感、紧迫感,教师们沿用了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教学方式和习惯受到了冲击。所以我们必须继续读书,终身学习,不断发展,充实,提高自己。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对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挑战,如何成功应对这种挑战并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从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复杂性、合理性及实用性的实际看,教师要摒弃备课设计上的'拿来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习惯定式和慵懒意识。教学上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严重束缚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思维,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一个缺乏创新思想和精神的的教师又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学设计上慵懒的拿来主义更使教师丧失了不断进取不断拓展和积极创新的勇气和信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不尽表现在课堂上,其实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师辛勤的创新设计中。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如果能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就要降低老师自己的身份,和他们交朋友,做平等的伙伴,只有这样,他们有话才敢说,才能大胆地去探讨。

  3、从教学方式看,类似引发思考启迪智慧的教学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可以采取研究型学习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入研究思考,让学生在思考、探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智慧火花。

  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渴望给了我们无限的创新。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也许并不太难,难得是教师是否有一种珍视的体验、反思、渴望甚至冲动,如果有了这些,我想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就会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了根本,珍视将不再空洞乏味。

中学的教学随笔12

  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青少年观察和向青少年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中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作为一个中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新方法,又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中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

中学的教学随笔13

  自律就是自我严格要求,自我约束,变被动为主动,变他治为自治。只有自律的行动才会为我们的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青少年情绪表达直接,易冲动,自制力弱。尤其是周五放晚学,一周的任务结束了,对自由的渴望急切、热烈。这并没有错,成人教师也不例外。但当下的事要做好,才能有序地前行。连家庭作业都不清楚做什么就回家了,事后也不问同学、老师。这是缺少责任感的表现,也是自律性弱的表现。

  在学生的成长面前,犯错在所难免。关键的是在学会在错误中汲取有益的启示,给以后的`言行指明方向。这不仅仅是完成作业那般简单,更不是以忘记为借口可以掩盖。小成,这次期中考试有很大进步,进入了年级前30名。在初一也进过,但后来一直因语文、英语不优秀而没考好。这不,这次他考得很好,禁不住有些得意、轻浮了。在统一的规则面前,在心理的成长面前,在事实真相面前,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一向能做到一视同仁,绝不偏袒。

  早上书声琅琅是开启新一周,新一天学习的良好开端。所以,我就跟学生约定过,早上除了完成清卫,科代表收发作业,其他同学都应投入到晨读中来。对于早上来到教室赶做作业的一律按班规处理。除非情况特殊,事先说明。而小成,早上在教室里赶数学作业。我联想到家长会当天结束后,他父亲跟我说小成以前周末一直要出去玩电脑,让我沟通教育下。实际上,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周末能做到定时定点有成人监督玩会电脑也无可厚非。但一味出去找同伴玩电脑游戏必然会心思游离、精力分散。这不,正好是他自己犯错撞上来了,很有必要跟他说说。

  好家伙,数学小练习册被我收了后,还没主动过来拿。我故意等两节课看他会不会主动来坦诚。结果没来。找他来问,他倒好,他一厢情愿认为我会帮他交作业。看来,还是对自己行为认识不足,或认为我好说话,平时对他不错,会放他一马。但我比较慎重地找他谈话了。我先肯定他补作业的动机是好的,是想按时完成上交作业。只是周末的家庭作业移到周一来做,确实不妥。你一向表现很好,不能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其实,我让他明白,即使成绩好的学生,犯了不该犯的错误,老师也不会轻饶。让他学会自律,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他倒能坦然接受。以下是他写的心理说明书。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天我真是“悲剧”了!

  早晨匆匆忙忙地起床,匆匆忙忙地来到学校。停好车后我飞奔进教室,放下书包,把周末的作业都找出来堆在桌上,然后拿出一一交到科代表的手中。语文,英语,物理,最后数学。“数学小练在哪儿啊?”我因星期五没有记家作,导致昨天忘记小练做哪儿。于是,便凭着仅剩的一点忘记估摸着做了几页。“做71

中学的教学随笔14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了全面实施阶段。新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改变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传授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观念是思想,观念是生命,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而不是传递现成知识的过程,任何学生都会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而教师观念是课堂生命力的源泉。因此更新观念就是更新课堂教学。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凸现学生的个性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环境,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给学生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不同意见,对学生解题有创新的,即使在萌芽状态,都要积极扶持,千万不能有意无意的否定学生大脑中冒出的各种神奇的创新性火花;考试鼓励创新,凡是新颖的解法和独特的见解即使答案不完整、不全面也要给予及时的赞扬;鼓励学生科学探究的冒险精神,树立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强化进取精神,以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纠正“唯分数至上”的评价观念,尤其是肩负高考压力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我们对学生应实行多元、发展性的积极,给予不同发展机会。

  这样,我们不仅拓宽、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求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例如,学习用焓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时,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在实验室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课前,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脑思考,得出实验的设计方案;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相互之间交流经验,而老师根据具体情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学生的个性不仅得到张扬,而且教学气氛活泼、民主、平等,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二、更新教学设计观念。

  1、更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的整体构思,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为宗旨的,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未来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为根本依据,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更新教学目标是适应新教材教学改革的灵魂。教学目标设计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重结果、重书本教材和重现成结论的不良倾向,重视直接体验和探究过程。在传授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也就是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把“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摆到“技能与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

  2、更新对教材的处理。

  新教材的知识容量大,无论在形式、内容、观念上都给我们全新的感觉,如:增设很多插图、图文并茂等。教材中安排大量的阅读内容和选学资料。如:资料在线、拓展视野等。并融入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是老师和学生同在一个起跑线上,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要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深度和广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结合教材内容与自己所处地区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树立起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传统的重视“教教科书”的观念,提倡“用教科书”的新的教学观念。

  三、更新实施课堂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改变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运用地图获取知识

  初中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形象,如大洲、大洋、国家、地区的轮廓、界限,某地的地形区、气温的高低变化等,它们是难以用语言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的。借助于地图,便能一目了然,要求学生身边时常备有地图,对各地理事物、现象能形成准确、牢固的印象,避免了诸如世界各国名称、气候类型等的混淆现象,尝到运用地图好处的同学是对地图常看常新,新知越积越多。在初一新生第一节地理课时,我就要告诉学生运用好地图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要养成经常读图的习惯。地理学科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它的综合性,我们可以从一张地图中采集大量的地理信息,如一个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自然知识,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人口、工农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状况,从整体上把握该区域的综合特征。因此,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就应该多运用地图来指导学生获取知识。

  2、联系实际内化知识

  把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引入课堂,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时,记住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非常困难的,新授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辨认车辆牌码上的字,由此说明学习省级行政区划简称的实际用途。然后让全班同学各说出自己知道的车牌上的字,教师写到黑板上(不重复),问:“在全国范围内,还可能有哪些字出现在车辆牌上呢?”学生此时急切地想知道,翻开书细细地找,并且已经体验到它在实际中的应用,找到后积极主动地结合省级轮廓、简称由来去记忆,谁也不甘落后,学习气氛非常浓厚。这样不仅顺利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同时使学生学会了自己获取知识的途径。这种方法就是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理法。

  3、分析-归纳-综合升华知识

  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归纳与综合,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的,为此,地理教学中应遵循“分析-归纳-综合”的规律,使所学知识得以活用。分析应从各类地理事物本身内容的系统性入手,从个别到一般,把个别分散的地理事物联系在一起,找出它们的共性,总结出规律,再从部分到整体把具有相关信息归纳综合起来,这样能加深理解各地区域的特征,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新授完初中地理教材后进入复习阶段,师生先一起研讨,将初中地理知识归纳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自然地理再划分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人文地理可划分为人口、民族、工农业生产、交通、商业等;有的专题还可分为若干项,如地理位置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分项,气候可以从气候名称、分布地区、气候特征以及对当地植被、农业的影响分项,工农业可分别从各自发展的条件、分布地区、生产的产品(工业部门、农作物)分项;工业发展的条件又可从资源、交通、人力、科技等分项,农业发展的条件可以从地形、气候、劳动力等分项。再运用整体指导局部的学习方法,大到国家,小到乡镇、村庄都要从上面这一知识结构中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探讨。在地理会考复习时,我常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复习积极性高,复习效果不错。

中学的教学随笔15

  连云港的高三二模是4月2日进行,为了迎接二模的到来,让学生紧张起来,上午做了一套英语综合试卷。考完后我是越改越生气,做的一塌糊涂,很多学生根本就不认真对待,乱写乱画,没能沉下心来,心浮气躁!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很多学生报了单招,(单招考试是3月30日)感觉单招考试简单易过,所以就放纵了自己,存在着侥幸成功的奢望;有一部分同学小高考没过,心思全放在小高考科目上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成绩的提高程度不满意,感觉学和不学效果一样,在他们看来,早考完早解脱!他们对周围环境很敏感;对同学之间关系的处理不到位;对家长的嘱咐听之任之…这都是一种浮躁的心里。还有那么几个想学习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也紧张不起来,做事踏不下心来,没有耐性,缺乏恒心和毅力,盲目行动、随波逐流。

  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对于学生来说阅读和写作还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两大绊脚石,是致命的弱点。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站很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英语试卷共120分期中阅读就占了60分;分别是完型20分,阅读理解30分,任务型10分;阅读做不好就可想而知了!有一个成绩不错的同学告诉我说,“老师,我每天都在练阅读或完型,可是感觉收效甚微,一考试该不会的还是不会,和不练一样……”我想这样的学生不止他一个,中学生现有的汉语知识体系与英语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之间难免会产生多种矛盾,故而使学生在现实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一方面是这一段时间我偏重于英语语法的教学,没有时间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够强,阅读习惯不好。还有就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问题。汉语同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会给中学生的阅读带来很大的障碍。表达方式、背景知识等方面的差异都会造成学生理解的偏差,都会给缺乏这方面知识的学生造成阅读障碍。

  江苏的英语写作是25分,分值直接说明了写作的重要性。但是有的同学作文一个字不写,有的照着阅读理解或任务型抄,写的同学时态和人称不对称,单词的拼写、人称、主胃一致及语法等方面错误百出;卷面不整洁,书写字体很不规范。我们都知道写作和其他题型有很多的不同,他要求表达清楚而完整的思想,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好好的和他们沟通,帮他们找出原因,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调整自己的心态好对症下药。老师和家长也一定要相互沟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让学生知道要想做好阅读理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平时大量的阅读积累,让他们养成用英语思维的方式去阅读,让他们加强文化背景的积累,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步骤:

  1.要认真审题,确定文体。

  2.确定时态和人称。

  3.确定写作要点,正确遣词造句。

  4.连词成句,连句成章。

  5.检查全文,力求完美。

  6.保持卷面整洁,书写字体规范。

【中学的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关于中学教学的随笔04-09

中学教育教学随笔04-12

中学数学教学随笔04-11

中学语文教学的随笔04-11

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随笔04-14

中学教育随笔04-08

教学的随笔04-06

中学的语文教育随笔04-13

中学生暑假随笔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