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腔体靠后的音色特点,在声音教学中,对声音应该靠前还是靠后这个问题,声乐界一直存在争论。播音主持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共鸣方式是以口腔共鸣为主的声道共鸣。一起来看看共鸣腔体靠后的音色特点。
共鸣腔体靠后的音色特点1
正确认识“靠前”“靠后”
其实,声音“靠前”“靠后”是一种比方性质的声乐教学术语,不是科学用语。就像我们许多常用的声乐教学术语一样,它并不是那么科学,但在声乐教学中却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尚家骧先生在《欧洲声乐发展史》中是这样注释丽莉、雷曼学说的主要论点之一的“旋转的音流”的:“她有时把气流与‘音流’混为一谈,其实,人的呼气的气流速度有限……这种说法从物理上来说是极为荒谬,然而在声乐教学中却起着很好的形象性比拟的心理价值,当学生想像到‘音流(气流)’是旋转着滚滚流出的时候,声音就不会滞涩、呆板、无表情,相反地却充满生机和律动,气息通畅,声道通畅无阻。”既然如此,我们就仍可以大胆的用“靠前”“靠后”来对唱法进行描述,关键是我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共鸣训练
(一)预热准备
共鸣训练可在前面互相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哼鸣"的训练。具体作风为先闭口发出"嗯--"音,注意闭口发音时,让气息通过软腭后部,进入头腔。这时气息如果流向正确,可发出较为明亮的."嗯-"音的位置。这时,如果能做到"嗯-"音不随嘴巴的开合而出现音色明暗的变化,则位置准确。训练时采用中声区,双唇集中用力,下巴放松,打开牙关,提起颧肌。
(二)口腔共鸣
双唇用喷法,舌尖用弹法,要有意识集中一点发出声音,声音沿上颚直打到硬腭前端送出。注意,此时鼻咽要关闭,不产生鼻泄露。
ā-dā-gā pā-tā-kā
山上五株树,架上五壶醋,林中五只鹿,箱里五条库,伐了山上的树,搬下架上的醋,射死林中的鹿,取了箱中的裤。
这个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三)鼻腔共鸣
是通过软腭来实现的。当软腭放松,鼻腔通路打开,口腔某部关闭,声音在鼻腔得到了共鸣。控制要领有三点:深呼吸、稳喉头、高位置。
纯a音-加鼻腔共鸣a音
纯i音-加鼻腔共鸣i音
纯u音-加鼻腔共鸣u音
鼻辅音+元音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白鸟齐飞翔。
(四)胸腔共鸣
用有深度和宽度、厚度的声音训练胸腔共鸣。
"a"元音直上直下及滑动练习
夸大体会地练读下列成语:
百炼成钢 山河美丽 中流砥柱 英明伟大 普天同庆 鹏程万里
翻江倒海 超群绝伦 响彻云霄 丰功伟绩 排山倒海 满园春色
盖世无双 慷慨激昂 豪言壮语 千军万马 深情厚谊 层出不穷
龙飞凤舞 赴汤蹈火
小柳树,满地载,金花谢,银花开。
共鸣腔体靠后的音色特点2
拓展:播音员发音共鸣训练
用气推声的发音方法虽然可以省力,但要发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响亮悠远的声音,还必须在用气推声的基础上,学会共鸣的发声方法。因为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声带产生的音量只占讲话音量的5%,其他95%的音量,则要通过胸膛、头腔、口腔、鼻腔所组成的共鸣器放大产生。
人的声道主要共鸣器官有口腔、胸腔和头腔。这三个共鸣器的作用各有其妙处:口腔共鸣能使声音结实清晰,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浑厚洪亮,头腔共鸣能使声音高亢明亮。但是,在没有经过正确的共鸣腔训练的情况下,一般人存在许多共鸣发音的.、弊病。
① 白声——共鸣位置过分靠前,口腔没充分打开,好像只用嘴皮子说话,因而声带发出的声音形不成共鸣。
② 音包声——音位靠后,喉头张开得太大,结果声音很响,但声母不清。这种弊病俗称“喉音过重”。
③ 鼻音太重——由于软腭下垂,舌根抬起,阻挡了咽喉与口腔的通道,声音大部分从鼻腔里出来。这也俗称“鼻囊鼻子”。
这些弊病可以通过训练得以纠正。以下介绍几种简单而实用的共鸣训练方法。
1、口腔共鸣训练法
采用张口练习法。可用惊吓张口、半打哈欠、吞咽食物张口等方式来练习口腔张口,在气推声之前吸气和同时打开口腔立即发音。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即可获得口腔共鸣的发音效果。
2、胸腔共鸣训练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发音之前先做好闭口打哈欠的准备,在气推声的同时,胸腔打开,像雄鹰展翅的感觉;或者,做扩胸动作,体会胸腔打开,如同手风琴的风箱张开的原理。多次反复练习就能获得胸腔共鸣的效果。
3、头腔共鸣训练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练习“凝目远视”。这也就是在气推声之前,先凝目远视并提小舌头,同时用气推声。它有两种效果:一是使头腔共鸣器官——鼻窦、额窦、蝶窦等器官张开,一是“提小舌头”,即软腭提起,打开咽腔。多次反复练习,即可获得头腔共鸣效果。
在分别做过三个共鸣器的共鸣训练之后,最后还需将三种共鸣方法融为一体:在前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做到从肚脐到口腔保持气息的畅通无阻,头腔、口腔、胸腔一齐打开,再用气推声,这样,就能获得“混合共鸣”的效果。这时候的声音,听起来就会响亮达远。
需要指出的是,共鸣方法虽有良好的效果,在具体运用时,还应根据播音或主持时的具体感情需要,在混合共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强其中一种共鸣的成分,以使播音或主持更符合情境。一般说来,表现热情要加强头腔共鸣,表现沉痛要加强胸腔共鸣,一般叙述要加强口腔共鸣。
共鸣腔体靠后的音色特点3
靠后”“靠前”是因果关系
那么,声音到底应该是“靠前”还是“靠后”呢?我们认为“靠后”唱是原因和手段,而“靠前”则是“靠后”唱的声音的结果。也就是说,“靠后”是对演唱者发声时的感觉而言的,“靠前”则是客观听起来的声音效果,我们要把两种概念搞清楚。那么怎样做才是“靠后”呢?
凯萨里说:一定要用最少的喉部消耗发出最大的共鸣,这是唱歌的金科玉律。这就是说,我们要弄明白发音的基本原理,要明白呼吸、声带振动、共鸣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发音整体结构,三者在发每一个音时都应有一种最佳的发音状态。这种最佳状态是松开喉咙,把声音放在咽部,发音时把冲击点放在软腭后面。
随着音的升高,声带也在逐渐拉紧变薄,声带振动的边缘也随着缩短,这时应该使喉器稳定,同时,感觉上把音的冲击点随音的升高而后移,音越高,冲击点的位置越靠后,声带便越能自然省力,并能保持喉部其他部位处于自然松弛的状态之中。
其实,“靠后”唱的概念在中国古典声乐中早已普遍应用
所谓的“气行于背”“脑后抽筋”,都是与“靠后”唱法的概念一致的。这就说明“靠后”是指歌唱总体上的感觉。音越高,感觉越靠后。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每个音在客观上听起来不但是靠前的,而是统一在一个位置上的。
沈湘教授说:“‘靠前’与‘靠后’是歌唱发声技巧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靠前’指的是打开后面共鸣腔的方法,手段‘靠后’。好的唱法应该感觉前后都有声音。‘靠前’是声音反射的客观共鸣音色效果,‘靠后’主观调整的'共鸣音色效果,这样的声音既明亮又丰满。‘靠前’与‘靠后’,是歌唱者主观想象的发声方向的感觉。
如果往前唱时,声音既明亮又丰满、通畅,说明也用上了后面的腔体,这种‘靠前’唱法是对的;假如靠前唱时声音不通,又‘白’又‘扁’,再这么往前唱就危险了;另一种感觉:唱的人自我感觉声音往后靠,如果能打开后面的腔体,得到丰满的音响和靠前、明亮的音色,这种‘靠后’唱法也是正确的。如果‘靠后’唱的人,把声音闷在喉咙里,没有‘靠前’的明亮音色,这种‘靠后’唱法也是不好的方法。
在训练中适度调整“靠前”或“靠后”
在训练中,对那些声音后倒、漏气、声音缺乏明亮色彩的学生,应该多用“yi ei”等闭口音来练习,使他咽壁挺立,声带拉紧,往“面罩”唱,使他很快恢复音色,声音明亮有力。选择歌曲时也尽可能选“yi”“ei”音押韵的作品,如《曲蔓地》、《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北大荒人的歌》等等;
而对于那些声音横、白、尖、叫喊的学生,则就要求他吸气要深,感觉把胸肺整个的激情的扩张开,喉咙松开往下沉,想象声音是一根竖立的圆管,声音要通畅,整体歌唱。在训练时多用“u”“o”韵母的歌曲或旋律来练习,使他能很快感受到声音的深厚贯通,圆润洪亮。
总而言之,我们在训练中应该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靠后”是原因,“靠前”是结果。好的唱法和声音,前后都有。一个好的声音就如同一个健康丰满的人一样,是有血有肉有骨头的,一个好听的声音不只是一个亮音或暗音,不能只是用“靠前”或“靠后”来描述;声音的明与暗、“靠前”或“靠后”都是相对的。
【共鸣腔体靠后的音色特点】相关文章:
发音部位靠后03-28
什么叫发音靠后03-29
咬字靠前靠后的区别04-08
声音靠后怎么练04-10
发声位置靠前还是靠后04-09
发音位置靠后如何改善04-16
说话发声位置靠后如何改善04-17
女生发音位置靠后04-07
发音位置靠前靠后是啥意思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