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变得不想说话了,时间在走,人也在变,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多,慢慢地意识到,除了自己,谁都靠不住,学会沉默。一起来看看慢慢的变得不想说话了。
慢慢的变得不想说话了1
一:变得不想说话,是因为看透了,活明白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祸从口出”,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把你之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话越多,风险越大。
而这些话少的人,每一句话都是深思熟虑,在脑子里舌头尖过了无数遍才会出口,自然也降低了很多“祸从口出”的风险。
如果这样的一份谨慎,就算事业的开端不一定会那么容易被赏识,但最起码可以守得住自己的位置,不会轻易犯错被踢下去。
站得高是本事,站得稳同样也是一项技能。
还记得《潜伏》里的余则成吗?他就是一个话少的人,但是却为革命立下了大功。
余则成深入敌营潜伏多年,一直事谨慎小心,低调沉稳。他在派系林立的办公室不仅能够生存下来,还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为我党传送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靠的就是一条原则:管住嘴。
哪怕是朝夕相处的同事,余则成也不能确定他们的真实身份,那么很可能一句无心的话,就会露出自己的破绽。在那个战争的年代,一次疏忽可能就是无数人生命的牺牲。
为了谨慎,余则成只能守口如瓶。
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不会那么严重,因为说错一句话而招来杀身之祸,但是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话,将你多年的努力一朝付诸东流,这样事情并不是不会发生。
更何况,语言本来就是可以被多种解读的'一种传播媒介,哪怕你的话在当时当地的语境下是没有问题的,但经过有心人的传播,那也许只是换个语气,意思也就完全不同了。只要这句话是你说的,那就有可能给你带来麻烦。
所以那些成大事的人,往往都会控制住自己,能少说的就少说,能不说的就不说。你所依仗的,最后往往也是你所受限的。
二:变得喜欢独来独往,是因为内心成熟了,强大了
除了不喜欢说话以外,还有些人渐渐不喜欢跟人交往,他们渐渐告别了无用社交,开始专注于自身。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跟自己单独相处,也会觉得特别放松,特别自在。
现代人总是节奏很快,压力很大,像一台机器一样不停地运转。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只想好好珍惜休闲的时间,哪都不想去。
如果出去聚会,会很麻烦,如果有人来家里做客,会更麻烦。
除了浪费时间,费心费力以外,有时候跟人交往未必能有好的结果,比如你真心待人,结果却换来了辜负和背叛。
比如你百分百信任一个人,对其无话不谈,结果却发现,他转身就把你的秘密告诉了别人,原来在他眼里,你只是一个笑话罢了。
这样不对等的感情,带给我们的只有伤害和消耗。
正是因为曾经吃过亏,受过伤害,才会有那么多的人,越来越不信任他人,也不敢轻易的交朋友。所以他们喜欢独来独往,跟自己相处,不仅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还可以专注于自身,好好地提升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话少的人,往往活得很清醒,喜欢独处的人,往往内心很强大。
如果一个人变得越来越不想说话,变得独来独往,不喜欢跟别人来往,那么不要小看他。他已经变得成熟了,彻底活明白了。
这样的人看似低调,实则很不简单。
慢慢的变得不想说话了2
一:生活充实,目标明确
不说话,不与人交往的人,往往会跟那些热衷社交和说话的人形成巨大的反差。
而人们往往觉得后者更平易近人,所以对后者的评价往往要比前者好,但事实上,热衷社交和说话,也反映了一点,就是生活无聊,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只有参与到集体生活中,与人交谈,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感。
这样的人,往往害怕独处,一旦独处,就会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陷入徘徊中,甚至怀疑自己是否不正常。
他们以自己能够融入集体为荣,当看到有人不爱说话,也不想跟人交往,就会看不起他人,对他人恶意揣测,其实这是一种妒忌心理作祟,妒忌对方能够享受独处。
其实,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往往是因为内心空虚,精神贫瘠,没有人生目标所致。
而当一个人生活充实,目标明确的时候,就会将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的事情上面,不会有多余的时间去热衷社交和夸夸其谈。
不想说话,不是内向,也不是不善于交流,不想与人交往,也不是看不起他人。
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忙,更喜欢脚踏实地去干实事。
他们明白只有生活充实,目标明确,人生才会越过越好。
所谓的人脉和社交,在利益面前,往往不值一提。
把握时间,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最值得投入的事情。
二:对人生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年轻的时候,人的思想往往比较单纯,一旦遇到对自己好一点的人,就很容易感动,对对方产生莫名的信任,什么都跟人说,以为自己这是真诚,然而,这样的行为,不仅容易得罪人,也会给自己带来风险。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论是什么样的关系都要有分寸感,有些话是不能说的。
你觉得你只是有一句说一句,但听的人却会联想出许多旁的东西来,再亲密的关系,也难以真正地感同身受,即使对方知道你是为他好,但接受不了就是接受不了,一点也不妨碍彼此之间产生隔阂。
面对误解,你以为说了就有用,殊不知,他人之所以误会你,不是因为你不说,而是不愿意去换位思考。
面对污蔑,你以为解释了就能洗清自己,殊不知,是他人故意而为之,这个时候,你的话是苍白无力的.。
你说得越多,越是想要跟他人交心,对方就越是肆无忌惮地伤你。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说话只是一种表现形式,真正的沟通渠道是心,是将心比心。
当一个人对人生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就会变得不想说话,也不想跟人交往。
但若是遇见能够与自己将心比心的人,就会倍加珍惜。
三:有了底气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有些人跟人交往,在人前夸夸其谈,只是为了工作,为了谋生。
曾经就有读者跟我说,他并不想跟人称兄道弟,也不想总去吃喝玩乐,都是为了维持人脉关系,稳住自己的工作。
有人说,社会就是人情世故,当一个人底气不足的时候,在人前也就没有了做自己的勇气,只能随波逐流,无论是热衷于社交,还是夸夸其谈,都是为了生活,跟性格无关。
但是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往往有底气做真实的自己。
你觉得他人是不善言辞,其实对方是觉得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无效社交上。
若想获得想要的东西,他们会用自己的才能去征服对方,让对方心甘情愿地给予帮助和便利。
跟靠所谓的人脉关系换来的利益,他们更倾向于用自己的能力获取。
其实,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又怎么会极力去参与各种人际关系,在人前说尽好话呢?不过是为了生活,强行刷存在感罢了。
如果你变得不想说话,也不想跟人交往,说明你已经有底气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了。
慢慢的变得不想说话了3
缄默效应(Silence effect)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女朋友多次向男朋友表达想要沟通的意愿,但是每次提出问题后,都被对方当做“无理取闹”处理,不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两个人还会因此大吵一架。最后女朋友对于两人之间的问题不再提起,感情也由失败告终。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缄默效应:滥用强迫手段所招致的沉默。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考虑到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大都愿意挑他人更喜欢听的话来迎合对方,对那些可能会让对方不悦或是不利于自身价值的话,会选择缄口不言。缄默效应就此在人际中发挥着作用。
可是缄默效应不见得是好事。
例如,在职场中,下级因为害怕上级的威严,犯了错误不敢向上级如实汇报,导致上级无从得知正确的信息,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另一方面,当代年轻人各个都想成为独一无二的.人,但是又害怕脱离群体,所以哪怕有话想说,也会因为群体意识而选择沉默。这也是招致缄默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个体的对抗
鲁迅曾经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在社会生活中,不少人会选择这样的反抗方式——用沉默来表达不满。
这样的沉默包括面对不公时忍气吞声,他人需要帮助时视而不见,需要挺身而出作证时装聋作哑。说到底,沉默可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同样的,沉默也被这样的人当做积极有效的对抗方式。
不可否认,现代生活节奏迅速,各方面的压力都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成年人还是只有死扛着,与社会的一切都做着自己的对抗。
除了将沉默当做与世对抗的方式,现代人越来越不爱说话,也是因为“无话可说”。
每个人都过着自己的生活,向他人倾诉成为一种奢望。因为人类的悲喜从来都不是共通的,有些心情说出去,免不了被当做一种打扰。
再加上年岁的增长,个体会不自觉的把一些心情和情绪留给自己,这是个体在内部的对抗。也就是自己与自己的抗争。
大概是因为人生而孤独,在往后的岁月里,人们会倾向于自己与自己对话。
还有一些人,是无力再对话,只好选择沉默。
经历的越多,体会就越多,矫情的言论不再适合当下的自己,因为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以及表达方式。
沉默也是表达方式之一。越来越沉默也可以被看做是成熟的标志。
想要让小孩子沉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他们藏不住心事,他们也没有必要藏任何心事。所以小时候可以畅所欲言,谈天论地。
成人之后的心事,就如同三毛送给荷西的撒哈拉沙漠一般。
有人选择说,有人选择不说,这只是一种选择。
张扬和喧嚣是生活方式,沉默和不语也不失为一种意境。
现代人的常态就是如此,想得多了,说的就少了。有些话不用说,因为别人不懂。有些话不必说,因为说了也没有用。
都说击溃成年人的大概只需要一个瞬间,我想这个瞬间也是沉默的瞬间吧。
【慢慢的变得不想说话了】相关文章:
突然变得不想跟任何人说话03-26
突然就不想说话了03-29
越来越不想说话不想理人03-26
为什么越来越不想说话不想动03-25
成熟了就变得不爱说话03-26
变得不爱说话是怎么回事03-27
为什么越来越不想说话03-22
梦见变得很丑10-12
善良可以让你变得健康08-19